|
荆竹村草原美景 |
|
荆竹村民宿 |
核心提示
12月20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网公布了2022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龙脊镇大寨村和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荆竹村成功入选。
作为全国唯二入选2022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的武隆荆竹村有何优势?
风景绮丽 自然资源丰富
荆竹村,位于重庆市武隆区,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地——天生三桥,距离仙女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约5公里,是中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拥有林海、高山草甸、天坑、峡谷等多种类型的自然资源,可实现“春赏花、夏避暑、秋观红叶、冬赏雪”的美好愿景。
这里人文资源厚重,不仅有皮影戏表演、手工蜡染展示、手工竹编体验等民俗文化,还有文化气息浓厚的“无有图书馆”“归原茶馆”,更有保留塘路(驿站)文化的荆竹古道。
作为武隆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一部分,荆竹村坚持按照“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引进归原小镇等新型田园艺术农业,组建“乡村酒店联盟”,以生态文明体系发展乡村旅游。
目前,荆竹村乡村旅游发展良好。数据显示,自发展乡村旅游以来,荆竹村年接待游客约50余万人次,国际游客约5万人次。
深耕文化 “活化”传统乡愁
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如何把它们利用好?
荆竹村坚持旅游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通过现代创意“活化”再现传统乡愁,一方面保留根植于独特地理文化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特色,另一方面引入现代创意再造公共文化空间,利用当地的瓷砖、木材和夯土墙来推广村庄传统文化,为古老村庄注入生机活力。
荆竹村归原小镇,地处武隆仙女山,这里自然资源禀赋,四季风景变幻,拥有森林、草场、天坑、峡谷、山峦、峭壁等各种奇特险峻的地貌和丰富的植被,美好生生不息,是一个很好的康养度假地。
近年来,荆竹村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生态优势,聚焦文旅融合,通过乡土文化活态传承,整合项目基地周边优势资源,进一步推动荆竹村旅游发展。
具体来说——
通过利用当地村民的老房子、古柴火灶、方桌竹椅、铜茶壶与青瓷杯等,打造出“归原茶馆”,向游客展示了传统乡村民居风格和生活;
在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中融入民俗、非遗、乡村艺术、农耕和塘路(驿站)文化,成立非遗文化传习所,搭建起文化资源的宣传和保护平台,并对蜡染、竹编、木叶吹奏、棕编制作、土陶传统制作、老醋传统制作、豆腐干传统制作、天然蜂蜜传统酿制、剪纸、碗碗羊肉等文化活动和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体验,让游客零距离感受到乡村特色文化的魅力;
保护修葺古代商道驿站,打造“荆竹古道”,游客可以通过走这段路程,更好地了解塘路(驿站)文化;
举办国际夏令营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农事体验学习农耕文化;
……
如今的归原小镇长廊曲径通幽、民居古朴端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俨然成为了周边居民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厚植绿色 发展乡村旅游
归原小镇的成功入驻,给荆竹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希望。
为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荆竹村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倡导“碳达峰、碳中和”。在每年4月开展减少水资源消耗、水资源治理和垃圾分类政策宣传活动,强化村民卫生观念。组织志愿者、游客参与气候变化保护小讲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尾气减排等宣传活动。
此外,通过整治环境、修复生态功能,实现旅游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的共同提升。
其中,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方面,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种植鲜花,清理垃圾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目前,荆竹村完成了人畜饮水池200余口,实现自来水进户全覆盖,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问题。建立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管理机制,设垃圾收集点32个、垃圾桶50个,整理美化群众院坝及花台80余户,拆除乱搭乱建29余处。升级改造农村交通,修建和扩建公路50余公里,公路养护37公里,方便游客进入。
同时,建立文化长廊、村民和游客文化共享空间、制作宣传牌、聘请老党员宣传和开展“七彩之家”“武隆先锋”等评选活动,提升乡风文明,让村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促进荆竹村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夯实了荆竹村乡村旅游基础,还吸引了外来投资商,调动了当地村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
据介绍,荆竹村聚焦产业发展,建成了花漫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农旅产业主体,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成立了“武隆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吸引年轻人到此就业创业;建成山地特色果蔬采摘基地约3000亩。
如今,荆竹村风景绮丽、瓜果飘香、民居古朴,成了周边地区居民“农家休闲一日游”的目的地。每到节假日,都有许多市内外游客驾车前来游玩,真正实现了让乡村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也让村民尝到了旅游致富的甜头。
数据显示,荆竹村累计提供了旅游就业机会312个,其中旅游从业人员中,本地村民比例超过50%。
庞遵萍 吴志杰 图片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