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见行见效全面加强新时代消防救援人才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用“黄葛树之声”推动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见行见效
全面加强新时代消防救援人才队伍建设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要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
用“黄葛树之声”推动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干部学习笔谈

用“黄葛树之声”推动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

蒋艺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我们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把基层宣讲搬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为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万州区在抓实抓牢集中宣讲、“六进”宣讲的同时,突出“热在基层、热在群众”,常态化开展“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用基层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实现基层理论宣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贴近群众需求,将理论送到群众身边。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宣讲阵地就要拓展到哪里。让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解决好在哪讲。利用老百姓喜欢坐在黄葛树下一起纳凉、喝茶、摆龙门阵的习惯,把理论宣讲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突出就近就便参与,把“黄葛树下”作为宣讲阵地,送理论、送政策上门,让群众听得到、听得进,这样既打通了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米”,也解开了基层群众的思想疙瘩。二是解决好讲什么。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重要内容,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宣讲员围绕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文化自信、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主题,精心打造优秀宣讲文稿,建立宣讲课程库,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更有实效、更对口味,讲出“百姓味道”。三是解决好谁来讲。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基层进行宣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党校、农业、科技、卫生、司法、高校等资源,遴选一批精干力量,组建涵盖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典型、“百姓名嘴”、五老干部、基层群众的宣讲队伍,通过宣讲课程库精准配对宣讲主题和人员,形成党员干部讲党课、专家学者讲理论、致富能人讲方法、先进典型讲事迹、身边群众讲变化的宣讲格局。

  创新宣讲方式,把理论讲到群众心坎上。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需要在宣传方式上不断创新,使微宣讲突出乡土气、亲切感、朴实味。“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家常话开展宣讲,把“大道理”讲得鲜活灵活。一是双语讲。加强对群众语言的学习、搜集、积累,摒弃冗长空洞、呆板生硬的“授课式说教”,用带露珠、冒热气、有泥土味的群众语言做好语言转换,变“理论术语”为“方言俗语”,说“大众话”、上“群众课”,让群众明理知行、晓理动情。二是互动讲。根据不同宣讲对象,将理论与史实、案例、数据等结合起来,讲出为人干事的“真道理”、讲出应急处突的“工具箱”、讲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思路”。做好理论的“发言人”,注重与群众互动,变“单调枯燥”为“有盐有味”,通过沉浸式体验式宣讲,激扬基层群众的思想活力。三是组合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设“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志愿服务小超市”,除讲理论外,组织志愿者开展讲法律、讲健康、讲政策、讲典型、讲文明、讲家风“六讲”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量身打造个性化宣讲。在宣传宣讲的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开展义诊义检、保洁、助餐、维修、代办事务、创文宣传等志愿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

  激发内生动力,让理论转化为行动自觉。提升基层理论宣讲实效,需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立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变被动为主动。依托“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志愿服务,推动听众主动参与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社会治理,变“被动听”为“主动讲”,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让“黄葛树之声”更具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变“独动”为联动。在“黄葛树之声”示范引领下,全区各系统各行业、镇乡街道积极探索新路径,陆续推出“书记讲坛”“老屋子讲堂”“太白夜话”“土家龙门阵”“小脚丫”等微宣讲品牌,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形成“区级示范讲、系统专业讲、镇街特色讲、百姓随口讲”的多层次、联动讲生动局面。三是变心动为行动。发挥“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教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积分制度,激发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

  (作者系万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