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桥同框(从低到高):乡村道、319国道、涪长高速路、渝利铁路桥 |
|
已建成投用的梓白高速路 |
|
集班线客车、公交、出租为一体的高山湾交通枢纽站(预留城市轨道接口) |
位于重庆地理几何中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和长江、乌江交汇处,涪陵自古以来就有“依托两江、承接东西、联动干支”的交通地位。
近年来,涪陵区以“交通强国”战略为统领,积极融入全国、全市交通建设战略布局,锚定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长远目标,不断畅通大动脉,打通微循环,优化运输组织,为产业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加码,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开路先锋”作用,“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交通大格局正在涪陵加快形成,为涪陵建设“三高地三示范区”和实现“十个新提升”提供了坚强交通保障。
互联互通一盘棋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
2020年8月10日,随着K585次客运列车从涪陵站缓缓驶出,一条川渝地区连接华中、华南、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通道——渝怀二线涪陵至中嘴段正式开通。紧接着梓白高速正式通车,南川经涪陵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通车,龙头港铁路专用线正式开工,涪陵区“外联内畅、互联互通”大通道格局基本形成。
如何继续发挥交通优势,进一步提升通道能级?涪陵从全国全市发展大局着眼,强化未来谋篇布局,通过构建“米”字形铁路网、“三环十四射”高速公路网、“1+3+N”港口体系等,提升内外通达的城市辐射能力。
“米”字形铁路网呼之欲出。涪陵现有渝怀、渝利、南涪3条铁路207公里,随着渝万高铁在今年10月全面开工,涪陵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同时,经过涪陵的第二条高铁渝宜高铁也计划于2023年开工,重庆至涪陵市域铁路也正加快推进,建成后涪陵与中心城区将实现“两高一动一普一轨”的铁路直连。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和市级层面也给予了涪陵在铁路方面更大的支持。广安至涪陵铁路纳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成为10条新开工干线铁路之一。在该铁路上的全市三大枢纽港之一龙头港因此获益,随着该港口铁路专用线的建成,龙头港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两大战略性通道的中转港。伴随着“一区两群”战略的持续推进,涪陵至武隆高铁纳入了《重庆市铁路中长期规划》,该铁路将串联渝万、渝宜、渝湘等3条高铁,成为渝东南、渝东北“两群”联系的最便捷高速通道,是落实国家对涪陵提出加强对“两群”辐射的重大体现。
“三环十四射”高速公路网加速布局。涪陵现有石渝、渝涪、南涪、南两、梓白5条高速175公里,随着今年10底涪陵绕城西环高速的正式开工,涪陵正式走出高速公路环线建设“三步走”的第一步。据悉,涪陵目前在建西环、武两2条高速,“十四五”期间还将新开工北环、涪陵江东至武隆白马2条高速,走出环线建设的第二步、第三步。同时,两江新区至涪陵快速路即将开工建设,双向六车道的物流通道将串联沿江万亿工业走廊,推动重庆制造业再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以龙头港为核心建设“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港,建设功能完善、分工协作的“1+3+N”现代港口集群。全面提档升级内部干线公路网,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码头完工投用,涪陵区对外大通道加速成型,内部公路网不断完善,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30分钟重庆、90分钟成都、3小时周边省会、6小时北上广深”的长远目标。
建管养运一体化
持续升级交通服务能力
连接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等旅游景区的江土路涪陵段全长75公里。由于其中部分路段位于高海拔地区,每逢冬天都会出现积雪、结冰等现象,成为涪陵养护难度较高的公路之一。
涪陵区将江土路当作高寒地带多种预防性养护新技术的“试验田”,实施了低噪声高抗剪薄层罩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特种改性高粘沥青微罩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低噪声表处预防性养护技术、冷拌冷铺超表处4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如今驱车行驶在省道S528江土路通往武陵山森林公园景区路上,公路油黑发亮,驶过路段车内噪声降低,乘车感觉更舒适成为来往游客的新体验。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近年来,涪陵以“建养并重、养护优先”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道路养护日常养护、小修保养、公路改造、隐患整治等工作,努力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安全、畅通、舒适的路域环境。
“我们持续巩固公路预防性养护能力在全市的领跑地位,率先在全市大规模运用新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全面推进普通公路社会化养护改革,全区国省县道公路社会化养护里程达到850公里,公路市场化养护比例提升至82%以上。”涪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增强公路服务功能,持续升级公共交通服务,涪陵建成投用G319白涛、G348清溪高速路口、南沱互通、百汇村4个交调站,实现路网动态交通数据采集。开展普通公路老旧站房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公路服务群众出行能力。同时,大力发展道路运输行业,指导货运企业做大做强,优化运输审批服务,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发放实现即考即发,较原来缩短了15个工作日。
城乡发展一本账
打造“四好农村路”新名片
金秋时节,一条依山而建的“Z”字形山区农村公路在逶迤的武陵山间蜿蜒盘旋,公路两旁风景秀丽,令来往游客陶醉在旅途中。
白武路是涪陵辖区内的一条重要旅游连接道路,直通4A级景区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森林公园和大木花谷。近年来,白武路以“农村公路+”为总体定位,推动武陵山乡旅游、农产品自销、避暑产业等融合发展,带动武陵山乡加快乡村传统农业向旅游观光农业转型。
“四好农村路”和当地风景相融共生,不断改善出行环境的同时,也成为加快补齐农村公路短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联动带。依托“交通+产业”“交通+旅游”,“四好农村路”带动沿线村庄乡村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推动榨菜、中药材为主导的“2+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速发展,青菜头、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73万亩、9.4万亩,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330亿元。
为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涪陵区在示范村、红色村、旅游村等重点打造一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民生工程,打通基层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2020年,涪陵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2021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白武路成功获评2021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目前,涪陵区已新建“四好农村路”3300多公里,已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支点、村民小组为网点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区27个乡镇街道、303个建制村已全部开通客车,实现乡镇通客车率、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率先达到5A。
刘玉珮 陈钰桦 马菱涔 图片由涪陵区交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