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重庆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如何更好地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重庆日报邀请了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
专精特新为产业创新发展蓄势添能
何祥能
中小企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提供就业的主渠道,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也让我们越来越清晰认识到,中小企业好,经济发展才会好;专精特新企业多,中小企业才会强。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才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质量水平,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足,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重庆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发展底蕴深厚。近年来,重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6大重点产业方向和33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构建以产业研究院为引领、产业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加持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成生态体系。全市有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84家,小巨人企业255家,专精特新已呈蓬勃发展之势,成为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新兴力量,为构建未来产业发展新优势蓄力赋能。相比一般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虽然体量不大,但研发体系较为完备。目前,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的占31.5%,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9%,约为规上工业企业的3倍,部分区县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超过10%。我市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未来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专精特新创新投入,需要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撑起“大创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高,是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内在属性,要求企业家摈弃规模崇拜,拒绝多元诱惑,心无旁骛深耕细分领域,不断增强行业话语权。我市半数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深耕行业10年以上,形成了一批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企业和主导产品。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大量集中在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工业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六基”领域,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利于衔接生产链断点、优化产业链生态,有利于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助力我市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强,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只有坚持专业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特色化服务、在创新创造上苦练内功,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制胜的发展道路,努力成为细分赛道的“领头羊”、资本市场的“香饽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主动。与此同时,这些优质企业通过产业链配套,填补了大企业不愿干的“空白”,补齐了大企业不想做的“短板”,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难题。正是这种体量不大的天然危机感,在参与市场激烈竞争中“强身健体”,让他们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创造者。
重庆将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成、成长、壮大、上市等重点环节,全力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成长周期良好发展生态。将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和关键技术需求,聚焦“选种、育苗、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六个关键环节,构建“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的中小企业生成生态体系。一是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广辟种子来源,完善种子评估和交易机制,实现精准选种。二是依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专业孵化机构,健全育苗机制和服务体系,促进系统育苗。三是加快建设中小企业生态家园,完善创投机制体制,广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四是滚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促进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切实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竞争力。五是着力推动企业在细分领域持续创新,在关键环节加大技术攻关,逐步掌握行业话语权。六是将企业上市培育贯穿企业生成发展始终,“一企一策”、分层分类进行指导帮扶,推动更多企业上市。
(作者系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处副处长)
从四个维度发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黎智洪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排头兵,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力军。为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从营商环境、梯度培育、数字化赋能、人才支撑体系四个维度,继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优化营商环境,缓解专精特新企业生存压力。当前,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压力之下,重庆专精特新企业也遭遇多重生存压力。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生存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支持体系。要在实施《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重庆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任务清单》,统筹运用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工具持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大政策覆盖面和服务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精准度和有效度,确保政策到位不越位。二是坚持“放管服”改革方向。进一步健全“渝快办”平台管理机制,构建大数据交易平台和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贯通,推进企业登记注册、涉企经营许可等高频事项“一网通办”,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三是强化公共服务政策协同创新。要搭建重庆专精特新企业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实现企业信息与惠企政策精准及时推送。
强化分层梯度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规模。专精特新企业分属于不同行业,成长于不同环境,发展阶段也千差万别,需要针对企业成长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是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化培育机制。要落实《重庆市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遴选标准,明确梯度培育重点方向,开展分层分类动态管理,分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支持中小企业沿着“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领航企业”的成长路径不断跃升。二是制定清晰可行的企业发展路线图。遵循中小企业成长规律和把握阶段性发展特征,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发展方案。三是构建多方共赢的专精特新企业生态圈。筛选主营业务突出、专业化发展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链主”企业,畅通供需、技术、金融等数据资源通道,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间的全方位合作和深度融合。
加强数字化赋能,加快专精特新企业转型升级。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借助数字技术这一手段,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是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清晰可行的数字化战略。要充分汇聚成渝乃至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数字化赋能基地;通过数字化技改和平台化服务赋能,更多传统中小企业将积极拥抱数字化,走上“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二是解决重庆专精特新企业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将整个产业链的海量数据一起进行采集、清洗和分析,最大限度地将技术和产业信息进行融合和共享,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水平。三是加大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倾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政策,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大力建设信息数据基础设施,带动民间投资,提升数字产业水平。
培养工匠精神,打造专精特新企业人才支撑体系。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素,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的人才聚集。一是坚持科技、教育、人才一体推进,促进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有效匹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统筹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激发高端人才到专精特新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二是实施人才激励机制。要全面落实“重庆英才计划”“塔尖”“塔基”等人才政策,不断提升高端人才的归属感、成就感,使他们安心专心精心于“独门绝技”。三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推动重庆与四川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人才合作;鼓励探索区域人才一体化,实现川渝职称互认、技能人才评价互认,推动人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效集聚、合理流动。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
瞄准“卡脖子”难题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郑道勤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通过自主研发逐渐成为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力量,是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作为硬科技第一大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落地重庆的第一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中科摇橹船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专注解决光电高精密测量“卡脖子”难题,始终坚持创新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始终坚持瞄准促进制造业高质量转型需求,走出了一条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硬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要做大先做小,瞄准痛点,专注细分领域。当今世界形势复杂严峻,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只有3年,能超过5年的不到7%。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倒逼着传统中小型企业开始转型升级。中小企业通过走“专精特新”之路,将有限的资源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制胜的成长之路,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机器视觉被称为“工业之眼”,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信息入口”。中科摇橹船作为“机器视觉国家队”,专注于机器视觉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制造业电阻点焊焊花飞溅这一行业“老大难”痛点,中科摇橹船联合长安汽车、中国联通开发了世界首台(套)基于5G和硬科技智能相机的焊花飞溅大数据AI总体控制解决方案,有效改善焊花飞溅,显著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工艺。
数十年磨一剑,穷究其理,掌握核心部件。成功没有捷径,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德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隐形冠军企业,数量高达1307家,占比接近全球一半。其中大多数已存续发展50年以上,没有展开跨行业的多元化策略,而是深耕于产业链的某一细分领域、某一环节甚至某一零部件。无论是次贷危机还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大量“隐形冠军”的支撑下,德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我国是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但其中绝大多数是可复制、可模仿的技术,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缺乏一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领军企业。中科摇橹船是工信部“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转型”西部地区唯一获选的优秀企业,是国内光电传感和人工智能技术(“光+AI”)的最高水平代表之一。针对机器视觉行业大多依靠国外零部件组装集成的现状,中科摇橹船作为“国家队”,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自成立以来,中科摇橹船针对产业链中可能被“卡脖子”的某些关键产品、核心技术、重点环节,研制开发成功的多款高端工业相机、镜头、光源、传感器等产品技术参数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近期发布的基于激光三角成像原理的3D线激光轮廓相机具备高速、高精度、动态三维成像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伏等战略支柱型产业。
发扬红杉精神,广域结网,构建协同生态。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影响。要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强化其在经济生态的不可替代性。要协同推进关键重点领域集成式突破,加快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做强创新引擎,形成“既有参天大树,又有灌木草丛,更有飞禽走兽”的“热带雨林”创新生态。中科摇橹船将中国科学院的硬科技成果和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智能视觉装备—行业平台大脑”的三位一体生态布局,从零部件、集成装备、数据服务三个维度支撑智能制造生态协同发展。
在智能制造时代,重庆是一块具备诞生多个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的肥沃土地,把全国大院大所的科技成果引进来,在重庆大地上落地生根成长壮大,借助场景优势定向培育硬科技龙头公司,将有力助推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科摇橹船将结合重庆产业转型发展场景优势,以“硬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为理念,以“光+AI”赋能制造链智能化协同,以科技创新赋能重庆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为提升重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中科摇橹船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