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城市有机更新中下足绣花功夫,通过老旧小区“微改造”增强城市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解决好广大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
契合城市建设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普遍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规模扩张和基本功能完善阶段。直辖之后,重庆主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大幅扩张,城镇化率显著提升,交通和住房等方面的供求矛盾也有所缓解,但城市发展与群众对宜居、生态、畅通、安全等方面的期待仍有差距,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方面仍面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近年来,重庆加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五年内初步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重庆在城市有机更新的“留、改、拆、增”过程中,保留老城的格局和肌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聚焦城市低效空间和老旧功能片区,通过改造解决城市功能衰退问题,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拆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危房,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布局,完善现代城市功能;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这些城市有机更新的成果,成为居民可知可感的“身边的风景”。
彰显“人民城市”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的人民性。“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明确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在城市发展和有机更新过程中,要坚持以共建为根本动力,以共治为重要方式,以共享为最终目的,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和生产、生活、生态各方面。近年来,重庆相关部门根据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居民提案,分类梳理出停车治理、配套设施增补、公园绿化完善等意见建议400余条。在全面掌握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具体问题+精准定位”和“轻重缓急、量力而行”的原则,编制了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老旧商业区、历史文化区及公共空间等六类城市更新项目。渝中区的环城墙步道、沙坪坝区的沙磁步道、大渡口区的重钢步道、南岸区的黄桷步道……一条条步道,沿路展开的是独特的山城风景和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是一代代人的重庆记忆。这样的城市有机更新,让人们看到了城市文脉的赓续传承,看到了这座城市的乡愁、诗意和远方。
以广大居民亲身参与和实际体验为重要评判标准。“人民城市”是实现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居民亲身参与和实际体验的感受如何,是评判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标准。重庆的城市更新以“大美重庆·就在家门口”为目标,注重创新活用社区的犄角旮旯和城市边角地推进便民利民改造和人居环境改造,因地就势打造家门口的城市公园。在城市改造提升中“见缝插针”,做好“微雕刻”。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体育公园、亲水公园、坡坎崖和口袋公园……就像一幅画,每一处看起来似乎是不经意的起笔,实际上每一笔都在描绘“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画卷。就像一篇美文,形散神不散,润物细无声,使“大美重庆”的大场景大背景和“家门口”的小细节“小确幸”相融相成、相得益彰,内含居民参与“人民城市”建设和更新的广泛性、“人民城市”服务体系和发展前景的延展性。这些随处可见、无处不在的城市之美,提升了服务效能、宜居魅力和生活品质,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