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提升”、两大“新突破”、三种“新变化”着力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入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世界意义加快构建新时代育人新格局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一重大原则
第010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个“新提升”、两大“新突破”、三种“新变化”
着力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深入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世界意义
加快构建新时代育人新格局
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一重大原则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构建新时代育人新格局

张振飞 李雯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构建新时代育人新格局,不断开创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局面。

  激活“大课堂”,强化课程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一要打造主力军。要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思政课名家名师,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坚守“四个相统一”。二要优化主渠道。要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深化思政课改革,实施质量创优行动,全面创新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着力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金课”。三要强化主战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在融入、融合、融通上下功夫,推动所有课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构建“大舞台”,强化文化育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二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培育、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广大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三要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弘扬大学精神、创新办学理念、深化文明创建、培育优良校风学风,深入开展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树学术之风、育大师之气、扬文艺之美。

  建设“大阵地”,强化实践育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一要树牢奋斗实干思想。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脚踏实地、永远奋斗,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二要健全实践育人机制。统筹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三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支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孵化,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锻造“大熔炉”,强化组织育人。党的领导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组织育人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显著优势和强大力量。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高校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将育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党组织书记考核述职评议,不断压紧压实育人责任。二要健全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创建工作,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三要发挥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学生,发挥“头雁效应”;教师党员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学生党员要发挥好榜样带动作用,努力为身边同学办实事办好事。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