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刚过,在中铁七局承建的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白家山隧道建设工地上,焊花飞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26岁的技术主管程畅在现场穿梭忙碌着,为大家进行技术讲解,确保工程如期推进。
2020年大学毕业后,程畅被安排至重黔铁路项目部,参与西南地区山区高铁建设。从“基建小白”到“业务能手”,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如今已收获16项国家发明专利,5个省部级工法。
工作方法写满4个笔记本
“才工作时比较心急,恨不得一夜成为‘行家里手’,但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问题反而接踵而至。”才进入铁路系统时,程畅像大多数刚参加工作的“职场小白”一样,遇到了许多问题。
面对困难,程畅并未退缩。白天在工地,他随身携带笔记本、图纸规范,随时记录工作时遇到的难题;夜晚,他认真研究相关技术书籍,虚心向师傅们请教,直至融会贯通,把问题逐个击破。两年来,程畅总结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写满了4个笔记本。
程畅还在各大数据库以及规范类书籍中寻找相关施工案例,对岩溶、顺层偏压、软岩变形等地质问题不断优化施工方案,解决了衬砌养护盲区、衬砌浇筑质量、二衬拱顶脱空及超欠挖等重要技术难题。
创新施工技术解决隧道病害缺陷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问题导致的衬砌背后空洞、开裂、掉块等病害,会对铁路正常运营造成极大威胁。
“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是保证隧道衬砌质量的关键。”作为隧道施工的技术负责人,程畅针对这一系列突出问题,创新提出了隧道衬砌智能化浇筑振捣系统改造施工技术。
新技术提出后,他积极为工人讲解相关衬砌施工控制要点。经过半年的反复试验,二衬施工质量取得显著效果,隧道拱顶脱空、渗水、空洞不密实等病害缺陷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爱钻研的程畅,还针对隧道衬砌养护盲区问题,发明了二衬台车附加喷淋养护装置,保障了隧道衬砌质量。
为高铁隧道标准化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在研究隧道超欠挖控制过程中,由于围岩变化频繁,导致实验数据不稳定,前期离预期的效果相差很多,需要在现场观察炮眼的布置、打设的角度以及炮眼的间距和装药量。
程畅靠着一支笔、一张纸、一把尺、一个手电筒扎进掌子面,在开挖台车上爬上爬下,仔细量测观察,全程盯控。每得到一个数据,程畅就在纸上详细记录。
参加工作两年,程畅作为第一发明人,先后发明了13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3项国家级新发明专利,撰写论文3篇、工法5篇、QC质量管理成果6项。
入职当年的12月,程畅就被破格推荐提前定职助理工程师,并荣获重庆市铁路青年“优秀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