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风化学鸟瞰图 |
|
长风化学装置夜景 |
|
调度员在查看智能化管控平台 |
|
工人正在生产现场巡检 |
|
长风化学机器人现场巡检 |
核心提示
长风如歌,且歌且行!
机器人巡检、智能探测、MES系统……走进位于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新厂区,一座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厂矗立在眼前,彰显出新时代智能制造的风采。
长风化学是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简称“化医集团”)化工企业改革发展的典范之一。近年来,化医集团通过深化改革,经营管理提质增效,今年1-9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650亿元,连续创造同期历史新高;利税总额超50亿元,提前3个月实现年度目标。长风化学整体搬迁投产后仅半年时间就实现满产满销,2021年利润总额1470万元、同比增长193.75%;今年1-9月,利润总额达4913万元,远超上年度同期水平。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气法合成二苯甲酮生产企业、全国唯一的中定剂生产商、今年8月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风化学是如何“厚积而薄发”的?
改革先行
资产重组激活企业新动能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走进欣欣向荣的长风化学厂区,长风人把公司的气象一新归功于“改革”。
长风化学是设立于1966年的“三线建设”军工配套企业——重庆长风化工厂,2009年5月改制成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8.68亿元,拥有独特的光气资源,是中国特种碳酰氯衍生物和光衍精细化工品重要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二苯甲酮和光气法合成四丁基脲的生产商,以及国内中定剂唯一生产商、西南地区唯一的苯胺硝基苯生产商,拥有3万吨/年光气生产资质。
长风化学老厂区于2021年6月永久性停产,位于长寿经开区的整体搬迁项目1.1期于2021年7月31日正式投料试车并顺利打通生产全流程,产出合格产品。
近年来,受到疫情、历史包袱等诸多因素影响,长风化学也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建成规模无法支撑运行,存量贷款包袱沉重,搬迁项目建设资金存在缺口,未来发展缺乏资金来源。
改革,唯有改革,方能行稳致远。为此,按照化医集团改革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了长风化学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2021年12月31日,以资产重组方式剥离了长风化学近14亿元的低效、无效资产和债务。同时,充分发挥渝化新材料投资平台作用,对长风化学进行了股权重组,整合优质资产和股权,并陆续注入资金改善长风化学报表,保证长风化学整体搬迁项目2期2.5万吨苯胺搬迁项目的建设及后续项目建设资金。
经过这一系列举措,长风化学甩掉了历史包袱,得以轻装上阵,预计在2023年前将建成2.5万吨/年苯胺搬迁项目,同步规划布局2万吨光气产品,到2025年再新建两套柔性化生产装置和一套万吨级光衍产品生产装置,实现3万吨光气产能的释放,实现营收超15亿元。
绿色搬迁
塑造危化企业“关搬改”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翻开长风化学这两年来的亮眼成绩单,老化工厂搬迁入园是一个大手笔。
长风化学为坚决贯彻落实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企业自身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克服土地规划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诸多困难,毅然实施了整体搬迁。
2020年3月,长风化学位于长寿经开区的新厂破土动工,2021年4月完成机械竣工,7月31日进行投料试车,8月10日顺利打通4套光气衍生物产品生产装置及10套公辅装置生产全流程,实现一次性试车成功、当年达标达产、当年盈利1000万元,成为重庆市危化企业“关搬改”的成功典型。
在整体搬迁建设过程中,长风化学全体职工充分传承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一边保证老厂区满负荷安全生产,同时抓紧推进新厂区项目建设,“5+2”坚持奋战,“白加黑”无怨无悔,展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
通过搬迁,长风化学进一步优化了循环经济和柔性生产优秀经验,整合利用园区资源,融合数字经济、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全面提升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本质安全水平,成功实现企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企业驶上迭代升级、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创新驱动
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创新是生产力,是企业长青的基石。
近年来,长风化学得以跨越式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是公司又一大成功秘笈。
该企业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融入到血脉基因,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驱动、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注重产品研发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公司围绕“光气”因子和“硝化”工艺,坚持自主研发、合作研发、订单式开发并重,与化医集团旗下的重庆市化工研究院组建光气衍生物联合实验室,与市内外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加大适合本公司生产又具市场潜力的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力度,持续滚动更新“三个一批”研发清单。全面开展“三室”创新平台建设和“五小”技术创新竞赛等,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以研发为龙头,带动科技成果工程化和技术革新的创新工作模式,实现全员参与科技创新工作。
近年来,公司先后开展了包括氯甲酸苯酯、水杨醛、氯甲酸异丙酯等40余个新产品的研究,实现糠酰氯、水杨腈、氯甲酸辛硫酯等20余个新产品工业化生产,每年至少一个新产品投产上市;通过二苯甲酮连续精馏工艺和无碱化处理、等温连续硝化首次采用稀硝酸替代新工艺等多个新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创新成果转化。长风化学还主持制定了甲基中定剂国标、二苯甲酮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长风化学进一步革故鼎新、守正创新注入澎湃动力。
特别是在各装置设计初期,充分考虑自身产品特点及市场需求,把装置各工序模块化,多产品共线生产,可随时调整模块生产不同产品,以满足多样的市场需求,企业柔性生产体系建设获得重庆市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目前,柔性共线生产已成为长风化学有效应对市场环境风险,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成本的特色生产模式。今年至9月底,柔性化产品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40万元,占比达到28%。
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化工艺安全配置,完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新厂安全环保和应急管理水平;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为重点,推进数字经济跟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应用智能AI视频分析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人员定位系统、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系统等技术;持续对生产装置进行升级改造,实施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建设,努力实现高危作业场所无人化,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创新驱动下,目前长风化学拥有有效专利48件,先后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科学技术成果奖,光气及二苯甲酮装置被认定为“重庆市数字化车间”;获得重庆市“国企贡献奖—先进集体”、重庆市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企业,“重庆市健康企业”、“重庆市环保诚信企业”、“重庆市绿色工厂”;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精神传承
走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因备战而建、为军工而生,长风化学50年砥砺奋进,传承‘三线建设’历史,凝结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创新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攀技术高峰,交出了一份时代答卷。”长风化学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振宁介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风化学接下来将坚持精细化工柔性化生产特色与基础化工苯胺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步发展,充分利用3万吨“光气”特殊因子、5万吨“硝化”特殊工艺,构筑“4+1”产业集群,即以天然气为原料转化制取氢气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用于生产光气并发展四大系列光气衍生物及下游产品(特色军用化学品、新型医药中间体、绿色农药中间体和特种异氰酸酯新材料),氢气用于苯胺及下游芳胺类化学品。
尤其是在绿色发展和“双碳”战略下,公司还将加速推动生产过程向数字化、清洁化转型,能源利用循环化转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链为依托,以创新化工过程及能源梯级利用模式为核心手段,从物料和能量两个层面构建互补共生网络化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持续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舟共济创伟业,薪火相传向未来。长风化学将继续坚定不移创新发展、坚定不移节能降耗、坚定不移提高职工待遇、坚定不移提升素质水平,推动优秀工业文化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资本化思维与化工现代化制造业的融合,并让‘三个融合’成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勠力同心争做中国光气特种衍生物产品的引领者、循环经济和绿色化工的示范者。”杨振宁说。
李柄蔚 张沥文 何林灿 图片由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