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加快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
第013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加快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笔记

加快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

刘燕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数字驱动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比起传统书屋局限于物理空间,数字时代农家书屋将与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相结合,全面建构一个包含虚拟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立体感知学习场域,全力突破时空局限,打造一个具有智能、交互等多重属性的学习环境。近年来,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启农智、促发展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数字化建设,成绩斐然。但仍存在数字化意识不强、重建设轻管理、资源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需要把握机遇更新理念,用数字化激活农家书屋。

  立足“现实需求”这个根本,在助力乡村振兴上做文章。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凸显乡村的稀缺价值,更要在农家书屋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补齐短板,以发挥乡村的长处和功能,创造条件让农村留得住人,发挥农村“聚宝盆”效应。重点要科学把握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究竟是什么,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怎样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助力破解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领域的发展难题。一方面,发展“农味”特色。要结合不同乡村的发展特点,通过大数据采集,准确捕捉村民的学习诉求,精准配置与推送学习资源,让广大村民在农家书屋中学到新技术,掌握新本领,切实增强农家书屋对农民的吸引力与辐射力。另一方面,深化“振兴”主题。紧贴乡村振兴主题,深入推动农家书屋的现代转型,着力打造数字化资源平台。重点围绕“五个振兴”,组织专业团队开发原创内容,采集、制作符合本土发展需求的特色资源,实现乡村振兴政策、项目、科技等各类资源的优质供给。

  聚焦“提档升级”这个关键,在数字技术赋能上下功夫。数字时代,农家书屋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农家书屋的功能与价值。结合庞大的数字资源库为广大村民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并完整记录、分析农家书屋的资源使用,以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一方面,建设要提档。全面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改革,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把分布凌乱的海量学习资源整合、汇聚成不同类型的优质学习资源库,并通过科学的、有序的方式整理,建构开放、可扩展的资源库供村民学习使用。统筹政策、资金、人员等多方力量,协同建设数字农家书屋。另一方面,管理要升级。按照稳步推进农家书屋数字转型这个根本要求,凝聚农家书屋管理经验,自主研发涵盖农家书屋资源建设、课程开发等各专项的管理标准。编制农家书屋智能化管理范本,实现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基本建成农村智能化管理的标准体系,推动农家书屋在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等方面优化重塑,加快推进农家书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助力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抓住“要素整合”这个重点,在资源共享互通上求突破。数字时代农家书屋建设开创了个性十足、复合多样的兴农启智模式,其学习形式更加立体丰富,内容更加系统精准,使乡村知识要素全面整合、深度融合与互动,让村民能够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学习与成长。要全方位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乡村资源共享互通体系。依托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一是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功能效用,总体谋划新型农民政治、法律、职业等一体化培育与发展。二是依托农家书屋数字资源载体,打造高质量云端培训,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分层等培训方式,探索“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产学融合模式,培养一批符合乡村本土化发展特征的新型农民。三是落实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重点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乡村振兴、农业转型发展等各类科研项目成果“数字化共享”,促使乡村从现代科技的“终端末梢”逐渐变为“前沿阵地”,实现最先进、最前沿的信息对称、资源共享。

  突出“美好生活”这个导向,在提升幸福指数上见实效。作为惠民工程,农家书屋是乡村文化服务的前沿阵地,更是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载体。在新征程上,需要我们深入把握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不断加强乡村文化服务供给,用乡村“人文指数”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一方面,解决好数字资源“够不够”的问题。广泛开展调研,深入农村一线,系统梳理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资源诉求,以及农民的文化需求,形成动态化的资源需求清单,定期更新农家书屋资源库,确保农家书屋的数字资源及时更新,更好满足乡村振兴与农民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解决好数字资源“好不好”的问题。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不仅要满足乡村数字资源“有没有”,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与城镇公共服务机构的互通有无,推动市、区县、乡镇数字化资源的系统联通,让更多优质资源下乡进村,实现乡村数字资源从“够不够”到“好不好”的跃升。

  (作者单位:重庆市商务经济研究院、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