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军”出击 助力南川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数智”助推产业 人才引领发展
第010版:汽车
上一版 下一版 
“主力军”出击 助力南川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数智”助推产业 人才引领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首届巴渝岐黄杯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中药)竞赛参赛企业风采
涪陵制药厂
“数智”助推产业 人才引领发展

  2022年后备人才秋季拓展培训

  成立“霍加勇药物制剂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开展《中高层管理团队领导力开发与培养》专题培训

  9月26日至30日,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外聘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为期5天的后备人才秋季拓展培训,共有68名后备人才参加本次活动。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万荣国参加了开训仪式并寄语广大青年勇于担当企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挥洒青春热血,谱写青春华章。

  近年来,涪陵制药厂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改变传统生产模式,企业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快车道。战略转型的背后意味着人才队伍的重建,通过数字化转型以及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工厂生产一线减少用工600余人。人才的升级和企业战略转型相辅相成,作为一家有50年历史的中药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让员工走出舒适区,主动自我提升适应企业整体战略转型,最终打造成为国药集团中药制造中心、世界一流中药制造智慧企业?

  培养“数智”人才

  推动装备升级

  涪陵制药厂成立于1972年,是太极集团的发祥地及核心生产企业,是集中成药、化学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消毒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国知名中药制药企业,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重庆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走进位于涪陵的太极医药城A区口服液体制剂车间,12条全自动高速灌装生产线和15条全自动高速包装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更引人瞩目的是,2万平方米的厂房内,鲜少见到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这里正是被业界称赞的重庆市“数字化车间”。

  “未来这里的工人将会越来越少。”跟随涪陵制药厂高级经理霍加勇来到太极医药城B区厂房,这里主要以中药前处理、提取浓缩为主。霍加勇指着正在运行的设备自豪地说,这里有100个6立方米多功能提取罐以及配套的前处理和浓缩能力。据悉,涪陵制药厂现有四大生产园区,拥有年处理中药材10万吨、年生产糖浆剂1亿瓶、年生产口服液30亿支的生产能力。而这些智能设备的背后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强大的工程师团队以及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远程操控。该项目通过国家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中药口服制剂大品种先进制造技术标准验证与应用”项目验收,获评重庆市“智能工厂”。

  “数智”转型,依靠“数智”人才。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涪陵制药厂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对人才发展战略的深度布局。企业在2018年成立了“制药工艺及装备技术中心”,负责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产品研发合作和学术交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等。在员工的培养上,以研发部门为例,聚焦转型业务需求,对员工进行技术交流、技能培训、专利培训等数字化转型培训。同时企业从上到下,所有高管带领员工一起学习数字化,围绕数字化进行培训、竞赛等,提高员工统一认知。

  创新人才培养

  搭建科研平台

  在“数智”化的推动下,涪陵制药厂呈现出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园区工厂就是观察新涪陵制药厂的窗口。工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智能的设备和更加专业的科技人员。涪陵制药厂的人才翻新机制、培训体系、实操演练等,让传统的手工操作工人变成操作智控设备和计算机的工程师。

  涪陵制药厂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目前,企业培养出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高级技师278人,二级以上技师占比25%,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1人,重庆市中青年专家1人等。

  同时涪陵制药厂充分利用“汤飚制冷维修工大师工作室”和“霍加勇药物制剂工大师工作室”的技能优势,建成国药太极第一个自动化控制实验室,评定和选拔后备人才,通过“师带徒”“传帮带”等形式培养工程师队伍,取得各类专业职业资格1088人,各等级职称493人,高标准、高质量争当匠心产业工人。霍加勇药物制剂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两年内完成归芪生血颗粒、金蒿解热颗粒等23个休睡眠产品攻关,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工业规模化生产,并成功解决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产品成功上市,累计产值超2亿元。

  企业还定期开展“五新”、职工技能大赛等技术创新评比活动,开展比技术专利、比专业技能、比科技成果转化等实践活动。近期,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首届“巴渝岐黄杯”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中药)竞赛理论测试晋级名单中,涪陵制药厂在医药企业类别中博得头筹顺利晋级,展现出其科研团队和科研工作者扎实的专业能力。

  着眼产业发展

  积蓄后备人才

  在智能制造促进中医药产业变革的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现代中药产业的硬实力很大程度上依靠人才软实力。涪陵制药厂提出在“十四五”规划末期,建立高水平的中药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其员工不断学习进步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提高人才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人才队伍建设,涪陵制药厂通过“横向互通、纵向晋升”的职业发展通道,促进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双轨并行,持续培养发展高技能人才。并且灵活采取交流、轮岗等形式,推动重点岗位的人才流动,强化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不断鼓励科技工作人员开拓创新,促进研发人员与企业共同发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涪陵制药厂每年会外派生产、质量、设备等方面人员近400人次参加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学习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与国内外优秀的制药机械生产商交流探讨。通过学习交流,引进MVR技术,提升了中药工艺现代化能力,缩短生产周期,实现年节能降耗约2000万元,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实现企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未来,涪陵制药厂将坚持党建引领,秉承“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理念,践行“国药泽华夏、太极济苍生”的使命,弘扬“质量铸魂、市场为本、创新求变、奋勇争先”的涪药精神,以智能制造促发展,持续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扎实推进传统中药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型。在“十四五”末期,奋力打造成“国药集团中药制造中心、世界一流中药制造智慧企业”,将璀璨的中医药文化传遍全球,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曾苗 图片由涪陵制药厂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