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以标准化建设引领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将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振兴,对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发展面临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差异较大等问题,亟需挖掘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是实现传统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的模块化程度,形成交叉融合、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低成本、高质量、快物流,塑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市场。二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进行数字赋能,对农业生产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构建产销一体化信息平台,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三是注重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化改造,将数字技术嵌入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之中,既要适度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应对市场化风险,也要利用好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进行重塑,控制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各类不确定性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发挥数字技术基础支撑作用,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各类数字化平台打破了传统乡村治理中单一主体的线性治理模式,促进了乡村治理不同主体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基于“互联网+社区”数字平台,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拓宽村民参与、监督村级公共事务的渠道,优化乡村议事协商程序,提高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培育村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二是推动“互联网+法律服务”深入农村,利用数字平台短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传播法律知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营造乡村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三是依托数字技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在线平台建设,提高村级数字平台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办理覆盖率和广大村民办事的便捷程度,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建设绿色智慧乡村。数字乡村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而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智慧乡村建设的重要前提。一是提升乡村生态保护数字化水平,通过建立农村生态系统监测数字平台,搜集和分析农村各类生态系统治理数据,加强对农村的生态监测和保护,不断提升绿色乡村建设水平。二是建立农产品产销可追溯监管体系,提升农产品全环节监控,促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安全生产,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和农村物联网建设,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促进农田节水节能,发展绿色智慧农业。三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平台,强化对农村污染物、污染源的实时动态监测,尤其是通过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数字化监测和保护,引导村民利用网络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监督,共同构建乡村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绿色生活环境。
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开启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局面。构建数字城乡共同体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补齐农村地区数字设施短板。加快5G、千兆光纤等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日益增长的数字发展需求。二是融合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设计上一体化、实施上协同化、创新上融合化,加速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数字化,加快形成城乡数字化融合发展新局面。借助互联网平台因地制宜地打造各类“互联网+”特色产业,形成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生态圈,不断影响和带动村民创新创业。三是加强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根据数字乡村建设的标准体系指南,依托国家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提高城乡间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整合利用的效率。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