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也是首个“重庆慈善周”启动日。在此前夕,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对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为重庆慈善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个人、慈善组织和优秀慈善项目(慈善信托)予以表彰。其中,高光勇、罗伟林、尹兴明、帅卒、高雪、刘善明、郭辉等7人被评为慈善楷模(个人);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应急自愿救援队、大足区慈善会被评为慈善楷模(集体)。
“广积善德,益起成长。”这是慈善楷模郭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慈善是一种态度,公益是一种生活,能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成长。
“益起成长”起来的,是慈善者丰富多彩的人生,是英雄之城的侠义情怀。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慈善力量持续壮大,全市累计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36个,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2899家;注册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有556家,注册志愿者620万人;设立慈善信托19个,规模达到2697万元。2021年,市慈善总会联合其他社会组织募集资金5.03亿元,位居全国慈善组织第二。这些数据,让我们看到了英雄城市的脉脉温情,也看到了英雄市民的古道热肠。
在许多媒体采访中,一些企业家、艺人在回答为什么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时,往往会引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来表明心声。在许多人看来,公益慈善行为,是彰显个人社会价值、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只有“成功人士”才应该做慈善公益。但实际上,一个人能否参与到慈善公益中来,与其身份地位、能力大小无关,而是在于其是否有恻隐之心,是否有兼济天下之志。
在现实中,有些人在面对他人求助时,往往会纠结捐赠金额,捐少了怕没面子,多捐又力有不逮,于是干脆不捐,当作没看见;甚至还有些人会进行攀比性捐赠,要“比领导少,比下级多”……实际上,捐赠有多有少,公益不分大小,都难能可贵。当下,就有不少互联网平台推出了微慈善活动,一分钱起捐,汇聚无边大爱,积少成多。因而,面对公益慈善活动,莫以善小而不为。
更何况,慈善公益行为并不等同于捐钱捐物。常言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参与慈善公益的形式有很多,在捐钱捐物之外,还可以“捐时间”“捐能力”,如参加公益展演、志愿服务、心理疏导等等。只要能帮助他人,又何须计较什么形式,或者谁的能量更大?
当然,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要打造巴渝慈善文化品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保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所需工作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在规范化、透明化上下足功夫,做好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升专业志愿服务的比重,推动慈善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引导好、组织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慈善活动;鼓励慈善组织下沉社区开展实施慈善项目……
只有充分激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让公益慈善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生活,才能推动慈善公益事业良性发展,让人人慈善、随手慈善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