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为了在城口留下一个四季常在的课堂,李秀珍所在的市林科院与重庆市渝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高观镇建起核桃高产示范园。我市种植面积最大的核桃品种“渝城1号”,就是从这个示范园里“走出去”的。去年,示范园干核桃亩产高达152公斤,创下全市核桃亩产纪录。
除选育优质品种外,核桃科普示范园还进行技术试验示范、林下立体种植试验等,大大提升了核桃种植效益,为城口核桃产业“良种+良法”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通“堵点”
林业公司帮助村民把核桃卖出大山
最近,核桃鲜果开始收购。渝鲁林业公司董事长马明一到高观镇渭溪村,不少村民就亲热地和他打招呼。
马明以前从事山货贩运。在做生意过程中,他发现城口山上处处可见核桃树,每年却还要从外地购进核桃。“城口的核桃个小、皮厚、仁少,再便宜也没外地薄壳核桃逗人爱。”马明说。
后来,马明决定与市林科院合作改良品种,并将新品种核桃规模化加工后卖到外地,渝鲁林业也成为城口县核桃销售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他帮我们把核桃卖出去,我们每年都有收入,又不用花太多劳力。”寇达贤说。
“由于不少留守村民学习新技术比较吃力,我们就采用入股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核桃果园既能得到精心的管理,农民也有稳定的收入。”马明说。
寇达贤把家里5亩多核桃树都作价入股进合作社。每年一到相应季节,就有专业的队伍上门提供修枝、施肥、打药服务,不需要花一分钱。去年收获季,寇达贤将2000公斤鲜果采摘后送到合作社的收购点,收入6000多元。
“树是自己的,每年在采收上出点劳力就有收入,这样的事谁不愿意干呢?”寇达贤说。
目前,渝鲁林业这种“公司+科技+核桃协会+农民合作社+大户+农户”的运营模式,将8000余户农户纳入产业链,订单面积达到3万余亩,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深攻“难点”
水果加工企业实现干果精深加工
位于高观镇施礼村的重庆城口核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条约三十米的生产线,可连续完成核桃破壳、榨油等工序。“破壳是加工野核桃油的关键环节,我们花了7个多月的时间才攻克这一难题。”该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帮奎告诉记者。
张帮奎原是汇达柠檬的技术骨干,主攻柠檬深加工。2018年,汇达柠檬负责人走进城口,发现野核桃成熟后落在地上无人问津,为这种绿色资源的浪费深感惋惜。经调查后发现,城口有10万亩野核桃,资源丰富。第二年,汇达柠檬在城口投入资金设立深加工研发中心,促进了城口野核桃资源的开发。
原本研究水果的张帮奎开始转型研究干果。他的团队与机械设备生产厂家一起琢磨,在生产线上设置了两道破壳程序,确保能剥出较完整的核桃果仁。
“去年我们加工量达到3万吨,销售到重庆主城和沿海等地,年产值2100多万元。”重庆城口核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勤容表示,今年6月建成的二期加工厂,投产后加工量将达5万吨。
拓展“卖点”
“女裁缝”让核桃身价倍增
“核桃全身都是宝。”城口九重山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春茂最近在忙着收购核桃原料。
今年65岁的蔡春茂,曾是城口小有名气的裁缝。54岁那年,蔡春茂从零起步,开始从事野核桃深加工。最初她着力于加工核桃油,随后又思考如何进行核桃的系列开发。最近几年,她又尝试用核桃分心木做枕头、将核桃壳制成烧烤炭、用核桃壳做纸巾盒等,不断拓展城口核桃新卖点。
“未来文创产品更有前景。”蔡春茂拿起身边一个重达2公斤的枕头,里面的填充物是两瓣核桃仁之间那片薄薄的分心木。“以前这些分心木没人要,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利用。后来我们把它收集起来,每8000片填成一个枕头,每个可以卖到130元。”蔡春茂特别自豪。去年,九重山实业生产的系列产品,年产值达800多万元。
据了解,城口目前已形成从品种选育、优质干果核桃产销和野核桃精加工的全产业链,并通过与文化、医疗相结合,成为大健康产业的一部分。“随着高速公路年底通车到城口县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入城口,助推城口核桃产业链不断壮大、延长,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城口县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