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任务!农业现代化重庆怎么抓“智”博未来 大城炼就“大智慧”新业态新场景释放母城新活力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五大任务!农业现代化重庆怎么抓
“智”博未来 大城炼就“大智慧”
新业态新场景释放母城新活力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大任务!农业现代化重庆怎么抓

两江观察

  农业现代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但各个地方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各有不同,到底怎么干?国家将打造一批“样板间”“示范区”——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示“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100个,重庆秀山、垫江、江津、潼南4个区县入围。

  这些示范区被赋予5大创建任务:聚焦“两个要害”,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聚焦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聚焦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园区载体。聚焦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推动农业全面绿色转型。聚焦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对此,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肖亚成,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邹於娟在接受两江观察采访时表示,对重庆来说,最大的特色是“山地农业”,这5个“聚焦”可谓重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施工图”,概括起来,就是要在业态多元化、要素集聚度、新技术融合度上下功夫。

  多元业态增效益

  解读:“连接”消费品工业、服务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乡村休闲游、民宿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有助于重庆农业延展价值链、用足“含金量”

  现状:在“接二”的规模化、市场化、精深度上,“连三”的价值挖掘、创意、融合上,重庆做得远远不够

  路径:打好农业生产“本色”、加工延伸“成色”、服务创新“亮色”“三色牌”

  业态多元化,首先得有扎实的基础支撑。故而,抓牢种子、耕地这“两个要害”,排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5大任务之首。

  耕地,是重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短板。重庆的山地面积占比超过七成,现有耕地2805万多亩,“巴掌田”“鸡窝地”较多。耕地“碎片化”,对农业机械化构成很大障碍。

  对此,重庆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181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02万亩高标准农田。

  第二块短板是优质种业的规模化和市场化问题。目前,重庆有水稻、生猪等种业科企联合体10个,培育水稻、马铃薯等品种2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96.5%,贡献率超45%。

  ——这一比例刚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下一步,《重庆市现代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全面实施,打造西部种业高地。

  “两个要害”是农业的基本盘。肖亚成认为,重庆在稳住基本盘的基础上,农业要在“接二连三”上下更大功夫,延展价值链、用足“含金量”——这就是业态的多元化。

  “接二”就是“接”消费品工业,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连三”就是“连”服务业,通过乡村休闲游、民宿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扩大“效益圈”、实现最大化。

  例如江津的消费品工业,居该区五大产业集群之首,“一桶健康油”“一包调味品”“一张生态纸”“一瓶文化酒”“一篮富硒菜”等行业性集合品牌基本形成,2021年全区规上消费品工业产值450亿元,规上企业数达135户。

  同样,潼南以汇达柠檬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增长,10万吨药用、食用柑橘类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等有序推进,成为特色化、精深化现代农业的典范之作。

  再看“连三”,秀山(武陵)电商孵化园入驻数十家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电商企业,是国内首个农村物流品牌和“全国农业电商十大模式”之一的诞生地,被誉为大山中的“电商中关村”。今年1-4月,秀山实现农特产品电商销售额4.23亿元,同比增长15.3%。

  垫江则紧扣牡丹、芍药大力发展“花经济”,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在深加工产业链上,所产花瓣糕点、花籽油、丹皮等销往全国各地。去年,垫江牡丹吸引游客20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

  这些区县在拓展农业业态的多元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然而,我们要看到,重庆农业在“接二”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体量不大,品牌效应、集群效应不突出。像浙江省的竹子产业、四川省眉山市的泡菜产业,从田间到工厂,到销售、品牌推广,产业链完整、企业众多,一个个“小”产业做到了百亿元级的规模。

  同样,在“连三”上,重庆农业也存在规模不大、集群偏小、市场化程度不够、品牌效应不突出等短板。以农文旅融合为例,跟四川新都、郫都、温江等地的许多项目相比,规模、市场、品牌、创意、市场主体等方面的差距不小,项目产值不在一个量级上。

  肖亚成分析认为,“接二连三”的短板,首先是因为重庆地理地貌的特殊性,决定了各地农业收益不一;但我们也要看到,重庆在“接二”的规模化、市场化、精深度上,在“连三”的价值挖掘、创意、融合上做得还远远不够。

  他以渝东北部分区县的柑橘产业举例,因为当地加工规模小、不成体系,部分会运到四川眉山等地清洗、分选加工,虽然会产生每斤约4分钱运费,但进行分选加工后,用当地品牌销售价格可提高0.5元以上。还有茶叶产业,重庆多以原料、初级产品方式输往浙江等地,只能吃到价值链的“小头”。

  就此,邹於娟建议各地要打好“三色牌”——

  夯实农业生产“本色”。一方面,持续推动土地连片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另一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牢固树立和率先践行大食物观,利用重庆生态多样性优势,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擦亮加工延伸“成色”。推动产学研一体,以精深加工为导向延伸农业链条。

  增添服务创新“亮色”。瞄准城乡居民新消费,实现产业空间新拓展。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户外露营、民宿康养等异军突起,要加快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标准建立、从业人才培养、活动策划宣传等多点发力。

  多产集聚强实力

  解读:农业现代化要走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的“三化”之路。农业园区是实现“三化”的重要载体

  现状:重庆在现代化农业园区的打造上,存在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产业集群不够大、价值链挖掘不够深等短板

  路径:提升主体聚合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增收带动力

  跟工业一样,农业现代化要讲求集群效应、规模效应,走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的“三化”之路。现代农业园区,是实现这“三化”的重要载体。

  园区的最大优势是承载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不仅是研发、生产,还有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都能在园区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

  例如江津德感工业园,汇聚了中粮粮油、益海嘉里等多家“中国品牌500强”和“中国驰名商标”,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粮油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又如潼南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国家发改委纳入乡村产业振兴引领样板,“潼南柠檬”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汇达柠檬等10个产品成为我国柠檬产业领军品牌。

  肖亚成认为,园区化、集群化要考虑到产业的整体情况,园区的发展要根据整个行业的发展来决定。比如生猪,年消费量基本是固定的,产业园每年要达到多大产量、生产哪些品类都要“精打细算”,不能盲目生产、盲目扩大,要有预警机制。

  同样,重庆在现代化农业园区的打造上,存在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产业集群不够大、价值链挖掘不够深等短板。就此,邹於娟提出了可概括为“三力”的建议——

  提升主体聚合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开展“链式招商”,引导科技研发、加工物流等各类市场主体向园区集聚。推动园区内资源共享、功能整合、要素交换、企业联动,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提升品牌影响力。以标准控质量,推动土地(圈舍)管理标准化、种植(养殖)模式标准化、产品储运标准化等,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有标可依、有准可循、质量可控,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塑造绿色优质农业品牌。

  提升增收带动力。发挥园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引导作用,因地制宜,综合推行股权分红、保底收租、订单生产、就业增收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多维融合提效率

  解读:智慧农业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引领农业现代化

  现状:重庆的农业机械化和乡村数字化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亟待提升;大数据智能化对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作用尚不明显

  路径:农业机械向小型化、便利化、无人化方向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农机农艺、经营链条、生产管理融合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以智慧农业来引领农业现代化。

  重庆一些地方的智慧农业项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大区南川,大观茶业、嘉蓝悦霖农业科技和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实施了我市智慧农业“四大行动”推广应用项目(生产智能化类),3个智慧农业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完毕;全区作物播种面积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面积达到48.76万亩。

  在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成为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个、目前唯一的畜牧单品种国家级大数据服务平台,汇聚了国内生猪全产业链数据资源。

  在巴南区二圣镇,中坪村智慧粮油项目和集体村智慧梨园项目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农业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跟踪,成为该区数字乡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肖亚成认为,因为重庆属于山地农业地区,土地“碎片化”导致无法开展大规模生产,农业机械化和乡村数字化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亟待提升。

  例如农业机械,他建议重庆向小型化、便利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再如智能化配套,虽然水分、肥料等大量元素传感器监测技术已很成熟,但智能微量元素监测技术和手段却较为缺乏,而微量元素对农产品的品质又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着农产品的价值,农业科研机构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邹於娟认为,目前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对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作用尚不明显。究其原因,在于数字技术对农机农艺、经营链条、生产管理等渗透度还不高,尚未产生多维融合效应。她建议,重点推动“三个融合”,用数字技术为农业全链化赋能——

  推动数字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围绕粮猪菜保供产业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提升基于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智能监测和环境控制技术,以立体感知与智能实施为导向加强丘陵山区、设施园艺等智能农机研发应用。打造一批农机农艺融合高标准应用基地,促进土地单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推动数字技术与经营链条融合。加快集生产、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可视化溯源数字技术研发应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电商资源汇聚和推动电商网络下沉,以智慧冷链为重点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经营效率和效能。

  推动数字技术与生产管理融合。在试点中逐步规范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控制作业、信息服务等农业数据标准,加快主产区域和特色领域的单品种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强化农业数据信息对生产指导、宏观调控的支撑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