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开启贝母产业化种植时代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两部门紧急下达4.2亿元支持重庆等地防汛抗旱做好科技支撑“双碳”工作两部门紧急预拨5000万元支持青海大通县山洪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决反对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洽商任何具有主权意涵或官方性质的协议市药监局:推动中药产业全链条发展
第009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青藏高原开启贝母产业化种植时代
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
两部门紧急下达4.2亿元支持重庆等地防汛抗旱
做好科技支撑“双碳”工作
两部门紧急预拨5000万元支持青海大通县山洪灾害应急抢险救援
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坚决反对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洽商任何具有主权意涵或官方性质的协议
市药监局:推动中药产业全链条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地加工趁鲜切制
市药监局:推动中药产业全链条发展

  重庆一直是全国重要的中药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用资源以及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如何把优势做优,将长板做长?近年来,市药监局紧抓国家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药监局支持,围绕“产地中药材趁鲜切制”先行先试,创新探索“监管+赋能”新模式,大力促进我市中药材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重庆市规范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管理工作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出台正式,首批目录涵盖川牛膝、党参、独活、杜仲、黄连、黄柏、木香、前胡、天麻、枳壳共10个中药材品种。这一新规将带来哪些产业利好?为企服务又将如何实现提升?

  加工本地化 实现降本增效

  “我们是产地企业,实现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最大的利好就是,相当于把鲜切药材的整个加工流程都给了我们,由产地企业直接开展加工,不但能节约时间、成本,更能提升产品质量。”据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平安介绍,该《指导原则》的发布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实现加工方式相统一,为企业注入强心剂。

  一方面,避免了以往企业购买原料药材时夹带泥沙和须根等情况,减少了运费,降低了丢弃成本。另一方面,与过去传统加工生产流程不同,采取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后,黄连等根茎类中药材原材料在采收后,直接就能趁鲜切制成各种规格的药材片,避免了过去因长时间烘干产生烘糊,用水闷润切制造成活性成分丢失等问题,不但节能、省时、高效,药材的质量也更稳定;同时,须根及叶片等副产物在产地也更便于收集利用,可分别晒干供制作兽药用,实现二次增值。

  “产地趁鲜切制,可不止简化两个步骤这么简单,流程虽然简化了,但是标准和质量却更稳定。”西南大学药学院教授李学刚表示,在产地趁鲜切制中药材,不但能降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加工成本,更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中药饮片的药效。

  “随着中药饮片生产技术、监管手段以及前端服务模式的优化和提升,产区加工条件也加快改善,产地趁鲜切制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据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降本增效”是该局推行趁鲜切制的初衷。以“趁鲜切制”为抓手,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是市药监局为产业、为企业、为发展的用心考量。

  监管向前移 健全质量体系

  长期以来,我市中药材产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个原因是农户习惯性地将中药材作为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切制,只需要把中药材鲜品进行净制和烘干,门槛低、要求低,质量得不到好的保障。另一个更大的原因则在于产地加工企业小、乱、散,质量标准不健全,加工管理不规范,流向难控制,质量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

  “《指导原则》的出台,结束了这样的历史。把质量管理体系延伸到中药材的产地加工环节,能较好地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质量。”据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市中药材作为优质原料向全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供应,形成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独特优势,为我市中药产业高质量增添新动能。

  对企业而言,《指导原则》中“产地加工企业需具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恰恰不是束缚,而是利好。

  “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对中药材产业而言是一次重大革命,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据重庆太极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昌奎介绍,《指导原则》出台后对企业生产有了明确标准要求,中药材鲜品按相关质量要求进行净制、切制、烘干,不但可避免鲜品霉变、腐烂、变质,降低损耗,而且对于整合优势药材资源,构建大宗药材高效竞争模式而言也是一大助力。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机遇,通过产地种植、产地直收、分级加工等方式从中药资源源头掌握主动权,增强源头把控能力。以川渝中药材基地为核心,启动大品种集群建设,打造百亿规模中药材品牌。”付昌奎信心十足。

  赋能产业链 加快畅通融合

  中药材种植属于第一产业,对其深、精加工将带来高附加值。过去我市中药材虽然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但普遍以提供原料药材的简单初级加工为主,产业迟迟无法迈向高端化。

  如何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深度融合,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提升中药材原产地初加工能力是中药材延链成群的关键节点。”据重庆神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泽辉介绍,目前其所属企业已建成集中药材种植、初加工、中药饮片生产和药品流通的全产业链体系,原产地趁鲜切制的中药饮片“一条龙”生产是这条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指导原则》的出台,进一步放大原产地趁鲜切制优势,畅通了产业链条。政策的加码支持,使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吴泽辉说,在熟悉已出台的趁鲜切制政策后,该企业将对川牛膝、党参、杜仲、黄柏等进一步研究验证,制定出更加规范的加工工艺规程,助力中药产业提能升级。

  大力实施中药材趁鲜切制,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赋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原则》的出台只是一个开始。

  据市药监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指导原则》的逐步实施,市药监局还将深入推进相关工作,持续优化措施推动中药材产地加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事前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中药材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加工生产行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以助力产业为导向的“监管+赋能”模式,打造从种植到加工,从检测到上市为一体的中药材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刘玉珮 龙搏 刘宏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