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松松在项目工地检测钢筋间距 |
出生于1991年的郭松松,是2022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万州环线二分部工程部长。7年来,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逐步成长为组织信任、专家认可、职工信赖,能够独当一面、勇担重任的技术骨干,是基层项目同年龄段技术管理人员中的佼佼者、带头人。他曾荣获“重庆市重点工程劳动和技能竞赛优胜个人”称号,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被评为“文明职工”“青年岗位能手”。在重庆市第四届建设工程BIM技术应用、中交一公局集团第二届BIM技术应用中,作为主力成员,随队分别荣膺一、二等奖;在重庆市级重点工程——万州环线项目科技创新重大任务中,个人荣获二等奖。他先后独立发表论文4篇,完成局级工法3项,1项入选中国公路工程工法。
能吃苦善钻研 加强高标准技术管理
2015年7月,根据公司项目统一安排,大学刚毕业的郭松松到驸马长江大桥隧道锚碇施工现场参与技术管理,这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高的工点之一。他白天跑工地、盯现场,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虚心向他们及技术人员学习请教。夜晚潜心研读规范,将所思所惑列清单、做销号,加快实现业务积累、本领提升。在面对隧道锚围岩稳定差、开口倾角大、开挖断面广、支护要求高等重重困难,他在项目团队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实现全程技术无差错、安全无事故,出色完成关键部位重要阶段的攻坚任务,隧道锚给排水系统“滴水不漏”,成为行业内同类型结构施工的典范。
全长3280米的瓦店子隧道是郭松松受领的又一项任务,面对全线最长隧道,他保持着锐气干劲,针对洞口围岩差、偏压强,隧道拱顶部位极易发生坍塌掉块的现实困难,紧盯每一道工序,严格落实“三检制”,保证了有序推进,生产进度远超预期。特别是在防止隧道出现超欠挖过大、净空不够等根本性问题时,他每天都扛起隧道断面仪,奔走在幽暗的洞内进行全过程检测,确保每一项技术指标完全满足施工要求,提前3个月实现隧道贯通,洞口对接“零偏差”。
盯一流勇突破 投身高质量创新攻关
万州环线项目是郭松松参加工作后的第二个项目,他主动对标一流,主要负责项目前期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和大临方案规划。短时间内,带领小组圆满完成了35个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批,上报局优秀方案1项。
他积极当好技术管理勤务员,技术交底动态实施服务保障负责到底;全力干好末端落实战斗员,系统推进项目一体化发展蓝图落实落地。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同事们一道合力建成的重庆市建筑行业第一座“匠心产业园”,为数百名产业工人生产技能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全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对外观摩交流的窗口、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技术管理过程中,郭松松苦干实干巧干,积极参加“四新五小”活动,主推微创微改促生产,将广阔的生产管理一线作为创新研发施工工艺,提升安全质量管控的大舞台。他通过BIM建模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项目驻地、钢筋厂拌和站场平进行建模分析,确定最佳设计标高,达到土石方填挖方量最小,为项目“三厂四区”标准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汗水。“工点工厂化、施组流程化、实操标准化、仓储超市化”成为郭松松所在项目鲜明的品牌标识。在新田港互通现浇箱梁施工中,他通过方案比选、创新优化,采用“钢棒牛腿”半落地式组合支架施工技术,实现项目安全高效。仅这一项,就为项目节省成本数百万元。
守初心担使命 打造高水平建设团队
郭松松特别珍惜特大桥梁、大型互通和长大隧道等重大实战平台的机遇,对更年轻的同事尤为关注,重视技术后备人才培养。
他通过“导师带徒”“一对一、一对N”认领制,因人施策精准指导,开展新青年讲堂、技能比武等活动,促使新生力量迅速融入工地建设,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反复锻炼和全面提高项目团队整体性技术水平,多篇论文、多项“四新五小”和工法QC专利创新成果,成为大家齐心上、加油干的生动见证。
作为项目年轻的技术管理骨干,郭松松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先后主持完成了圆柱形排架墩长悬挑大体积盖梁、悬索桥顺层边坡重力式锚碇开挖和大直径硬岩桩基“潜孔钻+旋挖钻+深孔爆破”复合成孔施工工艺等多项代表性技术攻关项目,取得了500多万元经济效益,为建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品牌工程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撑。因表现优异、成果突出,所在项目被公司评为“十佳创新团队”。
潘锋 范文庆 胡华 图片由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万州环线二分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