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龚滩古镇的涅槃重生摄影的灵魂是我们的思想境界挑灯夜读记江跳线圆父子天伦乐山月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回顾龚滩古镇的涅槃重生
摄影的灵魂是我们的思想境界
挑灯夜读记
江跳线圆父子天伦乐
山月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年春华秋实——我与重庆日报

回顾龚滩古镇的涅槃重生

何智亚

  在我书架的资料收藏夹里,至今仍珍藏着一张2003年8月6日《重庆日报》的教科文卫版报纸,上面刊登着一篇标题醒目的文章——《救救龚滩古镇》。值得一提的是,在刊登这篇文章的报纸上,有时任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三位领导的签批文字。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要回溯到2001年。

  重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工作正式提上政府议程是2001年初。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2001年9月29日,第一批重庆历史文化名镇专家推荐评选会在重庆市文化局沧白路办公室召开,我和来自文化、规划、文物、建设、旅游领域的7名专家参加了这次重要的评审推荐会议。经过认真评比、遴选,共推选出第一批20个古镇,推选名单由市文化局、市规划局、市建委报市政府。

  2002年4月2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20个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名录。在这20个古镇名录中,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龚滩古镇名列榜首。

  《重庆日报》对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了公布,并安排记者,逐个对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进行宣传报道。

  2003年,乌江彭水水电站项目即将上马的消息公开。彭水水电站的建设使乌江水位大幅提高,濒临乌江江岸而建的千年古镇龚滩,将因彭水水电站的修建而被整体淹没。当时,彭水水电站已将2007年竣工投用作为工作目标,移民搬迁动员工作逐步展开,古镇房屋拆除也列上日程。

  如何对待龚滩古镇,这个问题已不容回避。但龚滩古镇如何搬?如何保?当时涉及到的市县相关部门、彭水水电站建设单位尚未形成统一明确意见。

  彭水水电站承建方希望将龚滩古镇作为一般性移民搬迁,这样一是可以控制费用,二是可缩短搬迁时间,保证2007年水电站建成投产。彭水水电站是上世纪80年代末就经四川省政府同意并上报国务院的重点项目。重庆直辖后,鉴于彭水水电站对促进渝东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对该工程项目非常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龚滩古镇的搬迁,一般情况下只会对古镇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再进行留档保存或保护性迁建。但整个龚滩古镇将会彻底消失。

  龚滩古镇的地位和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呼吁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2003年8月6日《重庆日报》刊登的《救救龚滩古镇》一文,无疑是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把潜在的问题一下子显露在政府和建设单位面前。

  当天的这份《重庆日报》摆在了市领导的办公桌上,可喜可幸的是,具有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时作出了明确的批示,责成市级相关部门会同彭水、酉阳迅速处理,提出保护古镇的处理方案。

  经市级相关部门的努力、专家学者的介入、水电站建设单位的理解配合,以及各方面的协调,终于争取到龚滩古镇由一般性移民搬迁变成为异地整体迁建的保护模式。

  龚滩古镇有救了!《重庆日报》功不可没!

  为保证龚滩古镇迁建风貌,按市政府要求,市文物局牵头成立了以重庆市城巿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专家为主体的龚滩古镇复建工程专家指导工作组。

  3年多时间里,我和重庆的专家们多次赴龚滩古镇搬迁现场,对古镇文物建筑和风貌民居建筑拆除工作进行指导,与设计单位共同审核修改完善施工设计图,对古镇复建风格、环境风貌规划控制等进行咨询。《重庆日报》记者不时同我们一起前往。

  经建设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市级部门、酉阳方面和专家组的共同努力,古镇整体搬迁,基本实现了“原生态,原风貌,原材质,原形制,原工艺,原住民”和保护历史真实性的原则。

  2009年5月1日,复建后的龚滩古镇正式开放。龚滩古镇迁建完成后,重庆市建委、市文物局和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一直积极争取将迁建后的龚滩镇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们提出的理由主要有几个:一是龚滩镇迁建新址与老镇距离只有1000多米,地形地貌与原来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二是因为对原有古镇进行了认真详细的测绘,古镇规划设计的街区走向、空间肌理、建筑风貌,特别是节点细节与原有的基本一致;三是古镇400多户原住民全部迁建到新址,保留了原住民的生活形态和烟火气息;四是原住民将老房子砖瓦木石拆除后尽可能用到新建房屋上,在统一规划和风貌控制下各自修建,整体维系了原建筑风貌;五是所有文物建筑经测绘后,用原有材料在新址复建。

  2019年1月,龚滩古镇终于被列入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整个龚滩古镇的保护性迁建和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过程中,《重庆日报》始终紧紧与有关方面和龚滩古镇保持着密切联系沟通,随时跟踪报导,有力促进了龚滩古镇的保护性迁建和文旅发展。龚滩古镇正式开街后,《重庆日报》先后用大量版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全市、全国推介了涅槃重生的龚滩古镇。

  现在回顾起来,龚滩古镇当时如果没有《重庆日报》的文化自觉、责任担当、督促呼吁,如果没有市领导的关注重视和批示,如果没有相关部门和酉阳的通力合作、没有建设单位的理解支持、没有龚滩村民的配合和参与,完全会彻底消失。

  正是由于重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重和敬畏,各方力量的努力和推动,终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濒临消失的山地古镇涅槃重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体形态得到维系传承和再现。这在全国也是一个比较特殊、比较典型的案例。

  (作者系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历史文化学者、重庆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