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江津区将启动39个宜居城市建设项目促城市提档升级 摄/谭文奇 |
|
江跳线加快江津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步伐 摄/胡芹 |
|
“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刷新城市颜值 |
|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
核心提示
长江自西入渝,行至鼎山,绕了一个“几”字形大弯,孕育出坐拥四十里江岸线的津润名城——江津。
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入列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的江津区,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时代机遇。
锚定“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的总要求,江津区在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描绘出建设“五地一城”的愿景蓝图。无疑,高品质的城乡建设,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地”“宜居城市”的题中之义,也是必经之路。
当前,江津区正在以宜居性为城市核心竞争力,以构建“一主两副六节点多特色”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为统领,加速推动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同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宜业的大美乡村,努力实现城乡建设品质与中心城区的同水平发展。
一幅城乡共美的品质画卷,正在江津这座主城都市区“后花园”里徐徐展开。
全域提品质 同城化跑出加速度
8月6日,市郊铁路跳磴至江津线成功开通运营。
至此,江津昂首迈入“轨道上的都市区”序列,开启同城化发展新篇章。
同城发展,交通先行。
近年来,江津区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同城化先行的破题点,加速构建高效连通重庆中心城区的立体互联运输网络,努力实现“半小时中心城区,一小时江津全域,两小时周边城市”的同城发展目标。
目前,华福隧道、华岩隧道、西江大道、江津白沙长江大桥等融城道路已陆续建成通车。江津还在积极推动双福片区金曾路南延伸线、珊瑚大道东延伸线、快速路七纵线,中部片区一纵线白彭路段至小塆立交段、支坪长江大桥,珞璜片区三联络跳磴至绕城段、小南海长江大桥、铜罐驿大桥等通道建设,力促市郊铁路跳磴至江津线圣泉寺至鼎山段项目的加速上马。
空间缩短的同时,城市品质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近年来,江津区坚持以打造“一主两副六节点多特色”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为统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推动“产、城、人、景”融合发展,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区域品质蝶变,正在江津持续上演——
几江母城焕新重生,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提升和功能补遗拾缺有序推进;滨江新城强势崛起,高标准、高品质搭建“城市会客厅”;双福新区聚焦交通基础、园区提质、城市配套等重点领域狠抓品质提升,产城融合全面提速;德感加速优化生活空间、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建设消费品工业城;珞璜持续放大枢纽优势,建设临港产业城;白沙建设工业新区、文化重镇……
今年,江津区再度梳理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项目61个,总投资约120亿元,其中包括每年滚动实施的城市品质提升十大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40个,其中双福新区大溪河综合整治(一期)、江津廉文化公园等7个项目已完工投用。
随着同城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江津的区域价值,正在被不断重新定义。
城市塑品牌 宜居城市大力破局
美观的外置电梯、新增的停车位、秀丽的小区花园、完善的运动设施……
几江街道桥南社区果树研究所小区的“逆生长”,打消了众多居民曾经一度想买新房搬出去的念头,甚至还出现了搬走的居民又搬回来了的情况。
几江街道,是江津的老城区,“城市病”尤为突出,居民对于居住品质提升的需求也尤为迫切。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截至去年年底,该街道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1.8万户、7万余人实现了住有安居、住有宜居。
今年,江津区将继续实施骑龙山庄、文菁路等6个老旧小区(片区)改造项目,涉及小区33个,楼栋226栋,居民8300户,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惠及群众约2.5万人。
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正是江津区聚焦民生实事,打造“宜居城市”的一个缩影。
当下,江津区始终坚持从市民感受和游客视角出发,把“宜居性”作为城市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贯穿于城市更新提升全过程,从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等多个维度出发,建设有品质、有颜值、有情怀、有温度的现代化高品质宜居城市。
路径方面,该区重点实施优化宜居城市空间布局、开展宜居城市专项行动、策划宜居城市引擎项目、细化宜居城市分区指引、固化宜居城市管控标准“五大策略”,开展以宜居、宜业、宜游、宜乐为主题的“八大行动”,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修复城市生态、提升城市风貌、改善人居环境等,分期分层次实施关联性项目。
今年,该区计划实施39个宜居城市建设项目。其中包括拉通南区大道、滨江二路等道路设施项目,篆山坪儿童公园、万达广场公园、双福广场等公共配套项目,滨江体育公园、体育中心、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等民生项目等。目前,已开工建设17个,其中江津廉文化主题公园、珊瑚大道垃圾中转站和双福公厕3个项目已建成投用。
人民的安居乐业,是江津打造“宜居城市”的核心价值内涵。江津的梦想,是不断有人夸赞“这里很宜居”。
乡村添品位 用温度留住浓浓乡愁
江津乡村,移步换景。
近年来,江津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打造、农房和村庄现代化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等,以农房为原点、村落为单元、小城镇为纽带,持续提升村镇建设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农房方面,江津区持续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工作,今年计划改造242户;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目前已排查统计存在安全隐患农房10117户,整治率99.74%。
与此同时,该区还通过制作农房建设示范图集,开展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艺术家“三师一家”下乡服务,推行装配式农房建筑等方式,开展农房建设现代化探索和尝试,不断提升农房的颜值和品质。
村落方面,江津区立足“巧设计、微建设”,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和村庄亮化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打造留得住乡土味道、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新农村。同时,加快完成白沙镇东海沱、塘河镇硐寨村和石龙门村、中山镇渔湾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建设。
镇域方面,江津区以补短板、优环境、强特色、提能级为建设重点,推动石蟆、李市、油溪、蔡家、贾嗣、四屏等节点镇发挥好联结城乡、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作用。同时,有序推进中山镇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白沙特色小镇的建设。
建设走深走实,帮扶也正在结出硕果。
去年6月,江津区住房城乡建委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对口帮扶嘉平镇紫荆村、大垭村。同时,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全脱产驻村,扮演政策“宣讲员”、市场“观察员”、产业“牵线员”、产品“推销员”等角色,助力当地振兴发展。
一年来,帮扶集团共筹集帮扶资金50万元,今年计划再筹集40万元。在驻村队伍的帮扶下,紫荆村加速发展千亩茶园、万亩藤椒等,引入中药材基地项目,实现户年均增收4000元左右;大垭村发展以晚熟脆红李为主的高山富硒小水果1000余亩,培养出龙头企业2个、致富带头人5名。
江津,正在用品质与温度,留住鼎山几水间延绵千年的浓浓乡愁,让乡村变成人人向往的诗意田园。
链接>>>
河畅水清景宜人 一江碧水润津城
潺潺的河水清澈见底,黄桷树、老石桥与河畔的芦苇相映成趣……李市小溪的精彩蝶变,正是江津持续提升城镇水环境品质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江津区计划总投资近40亿元大力开展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集中实施排水管网检测及修复工程,津东北、津西北、津中、津东南、津西南五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智慧水务工程等7个大项150多个子项,涵盖全区30个镇街。
具体包括排水管网检测及修复、污水管网完善及雨污分流改造、净水厂站建设、自来水厂建设、河库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生态防护整治及智慧水务等,旨在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消除全区镇街建成区范围黑臭水体等。
目前,已开工建设113个子项,其中杜市河杜市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鼎山幸福河流域雨污管网治理、临江河朱杨板桥电站库区水生态治理、白沙滩盘段二三级管网建设等8个先导项目已全部完工,完成各类雨污水管网建设83.43公里。
以此为契机,江津区还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步伐,力争完成国家和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数读>>>
营商环境
76%
联合验收事项由原来的8项优化为4项,减少50%;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2工作日压减至7个工作日,压减42%;申报材料从37项精简到9项,减少76%;探索推行档案验收告知承诺制。
100%
建立内部联动机制,适时调整联合验收事项,提高验收一次性通过率。目前,我区已开展竣工联合验收项目8个,验收通过率达到100%。
6天
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资质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减至6个工作日,压减70%,勘察企业、设计企业资质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5个工作日压减至7个工作日,压减72%。
48个
推行“交地即开工”,全区48个项目享受了质量安全监督提前介入服务;开展“地毯式”走访,助企纾困,采取现场办公方式,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余个。
王静 杨燕燕 图片除署名外由江津区住房城乡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