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持续推动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061版:T49 与时代同进步 与重庆共成长 重庆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持续推动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增颜值提气质 近者悦远者来
重庆持续推动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沙坪坝区五云湖经过治理后变身生态公园

  南岸区崇文路口新修建的机械停车场

  位于九龙坡区杨家坪商圈内的“绿色公厕”

  增颜值提气质,近者悦远者来。

  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等城市管理系列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在城市管理的机制创新、功能品质、绿化美化、秩序规范以及民生实事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进高质量城市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充分展现了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化山水大都市新形象。

  增颜值提气质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夏日的清晨,两江新区龙竹路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绿树掩映,凉风习习。公园内,不少早起的市民在此散步健身。

  两江新区龙竹路与华山南路交界处曾经是一块遍地杂木荒草的低洼地带。现在,这片城市的“边角地”已蜕变成了由体育运动区、亲水休闲区、儿童游憩区等区域组成的龙竹路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龙竹路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成,只是两江新区采用“见缝插针”方式建设山地公园、街旁游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两江新区盘活多处城市“边角地”,因地制宜启动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增设了大量的体育设施,基本满足各年龄段群众体育锻炼需求,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增加了城市开敞空间,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坡坎崖绿化美化工作大力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城市绿量大幅增加,城市“秃斑”逐步消除。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完成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1398个,面积3110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完成项目315个,面积1471万平方米;其他区县完成项目1083个,面积1639万平方米。

  “近年来,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了增绿添园、城美山青、坡坎崖绿化美化、街头绿地提质、绿化补缺提质等工作,城市绿量持续增加,绿地布局日趋合理,绿化品质不断提升。”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我市城市公园(包含游园)总量已达2000多座,主城都市区已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109个,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娱乐健身的绿色共享空间;全市已完成1348个坡坎崖绿化美化,面积2990万平方米,让许多荒坡旧貌换新颜。

  据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正式启动。接下来,全市将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上档提速,加快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聚焦民生所需

  抓好重点民生实事抓实民生“关键小事”

  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要有颜值还要有价值,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不仅要有现代都市的高大上,更要有触摸暖心的烟火气。

  如何增强高质量的城市管理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城市品质,让广大市民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以“管好城市为人民”为宗旨,抓好重点民生实事,抓实民生“关键小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城市颜值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方便舒适”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

  5月10日,重庆市地方标准第七十三号公告发布了45项地方标准,其中《城市公共厕所智能化系统技术规范》的发布在全国尚属首次。该地方标准的出台,让智能城市公厕建设有了规范。

  2018年以来,重庆将公厕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通过增建新厕、改造旧厕和开放社会单位厕所等方式,切实推进城市公厕增量提质工作。目前,全市公厕数量和服务质量实现了双提升,基本形成数量充足、功能完善、管理良好的城市公厕服务体系。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错综复杂的立交大桥、熙熙攘攘的商圈人群……城市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最朴实的三个字——劳动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发现,在我市城区的繁华路段,一个个“劳动者港湾”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在劳动者港湾,环卫工人、快递员、交巡警、城管队员等户外劳动者可以停靠休息,里面配置了饮水机、空调、电冰箱、沙发座椅、微波炉、常用医药箱等物资设备,可满足劳动者如厕、热饭、纳凉、饮水等休息所需。同时,为了更好服务广大劳动者,港湾内配置了专人管理清洁环境卫生,及时维修、更换物资设备,保障劳动者休息时有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据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劳动者港湾”1000余座,城市管理的温度被传递到更多的普通劳动者中,让他们在户外也能体验到“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凉能加热”的便利,受到广大劳动者好评。

  聚焦民生所需,着力把小事做好,将好事做细,处处体现城市管理的温度。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城管工作构建“一项行动、两件小事、五件实事”民生服务体系,实施老城区环境“小而美”惠民提升行动,完成101个“小而美”项目,新增32条“门前三包”“五长”示范道路。落实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两件“关键小事”,上半年新建改造143座城市公厕,全市公厕总量达到1.4万座,中心城区公厕总量近0.5万座,入选全国“十大厕所数字化城市”“十大司机如厕友好城市”。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已覆盖243个镇街、1.7万个小区,持续保持西部第一。完成133个街头绿地提质项目、新建38座“劳动者港湾”示范点,投建15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中心城区实施人行道完善提升805公里,在“四老”区域新增小微停车位7733个,5件市级民生实事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提升治理能力

  “马路办公”成为城市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创新范例

  “过去开窗是个烂水沟,现在开窗是风景,住着舒心多了!”近日,渝北区盘溪河旁的建峰小区居民韩晓军高兴地说,一年多前盘溪河两岸环境杂乱、缺少公共空间,去年9月,政府建成了滨河公园、修了桥,让两岸居民有了休闲场所,出行也方便了。

  渝北区盘溪河段的蝶变得益于“马路办公”机制。

  城市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由于权责交叉、资源分散等原因,主管部门管理城市往往面临协调难题。为了解决城市部分区域环境脏乱、道路破损、配套不足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以来探索“马路办公”机制,让城市管理问题“马路上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在“马路办公”机制下,我市形成了市、区(县)街道(镇)城市管理“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走街串巷定期开展“马路办公”,发现问题随时交送相关部门整改,限期回复整改结果;对重点难点问题、群众反映后迟迟未能解决的问题,拍摄曝光视频,并将“马路办公”实施效果纳入区(县)年度考核体系。

  以江北区为例。该区主要负责人和政府部门每周“马路办公”不少于1次,并设立“街长、路长、巷长、楼长、店长”,及时通报、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成了大家的事,而不是一家的事。”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马路办公”机制实现了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有力解决了城市管理力量单一、统筹不够、精细不足的问题。

  此外,我市还将“马路办公”与城市智慧管理相融合,对于道路、桥梁智能监测等城市智慧监管平台覆盖不到的区域,以“马路办公”网格化定责定人,用人管和技管互补来消除城市管理盲区、安全隐患。

  据统计,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我市累计开展“马路办公”51.6万次,从背街小巷卫生、广告招牌整治到保障群众脚下安全、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发现、整改城市管理问题187.9万个,推动了城市“细管、众管、智管”。

  共建共治共享

  构建双城经济圈城市管理一体化新格局

  “你好,我们是城管执法人员,你所驾驶的车辆运载砂石未进行覆盖,涉嫌违反《重庆市市容环境条例》规定,请出示你的身份证、驾驶证与车辆行驶证。”日前,一辆遂宁牌照的货车装载着满满一车河砂从潼南方向驶来,川渝两地城管执法人员在潼南区公安交警的协助下,在检查站对车辆进行停车检查,发现该车未采取密闭措施,在对其进行拍照取证后,执法人员将当事人带到移动办案平台车上进行后续处理。

  这是前不久,“遂潼铜”三地城市管理联合执法行动中的一幕。当天,三地城管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组,聚焦城镇生活污泥运输处置、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置、建筑材料(渣土)运输处置方面的13类突出违法行为,在遂宁安居区磨溪镇与潼南双江镇交界处设置检查站进行联合执法。

  据介绍,7月8日,四川省遂宁市与我市潼南区、铜梁区签订了《“遂潼铜”三地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框架协议》,以推动遂宁、潼南、铜梁三地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协同发展、同频共振。

  根据协议,三地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围绕开展“城市管理联合执法、互派执法人员交流学习、开展执法专题座谈和课题研究、共享城市环境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经验、推进执法标准规范统一”5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加快推进三地城市管理执法合作,努力构建共商、共治、共享、共赢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遂潼铜”首次开展城管联合执法,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加快川渝城管执法一体化建设进程提供了现实经验。这标志着,三地共同助推川渝毗邻地区城市管理执法领域一体化发展,从路径探索走向了实际行动。

  事实上,为深入贯彻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部署,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早在2020年8月,成渝两地城管部门就签署了《成渝两地城市管理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成渝两地城市管理部门将在标准体系协同建设、执法领域共建共治、智慧城市管理互联互通、行业产业联合发展、城市管理经验共享、信息资源统筹交流、人才培养协作互动7个方面深化合作。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是党中央交给成渝两地的重大政治任务,赋予了两地城市管理工作更新的内容、更高的追求。”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展望“十四五”,市城市管理局将锚定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共抓新机遇、同担新使命,更全面、更深入地加强城市管理交流合作,更广泛、更扎实地推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环境、品质、形象,共同强化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努力构建成渝城市管理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张锋 图片由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