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媚(站立者)向村民们宣讲乡村治理积分制,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讯 (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王懿瑶)“国家对咱们农村都很关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咱们也要紧跟步伐,一起建设美好新农村。”最近,刚参加完中共中央宣传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荣昌区吴家镇党群办主任、双流村第一书记,团市委青年讲师团成员杨媚又马不停蹄赶回村里,向村民们宣讲惠农政策。
扎根乡村十年,带领村民致富。这个从铜梁大山里走出来的姑娘,又把青春献给了她最挂念的农村。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
如愿以偿考上村官
杨媚出生在铜梁的大山里,从小看着父母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到头却挣不到多少钱。那时候她心里就有一个念头:考农业大学,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毕业之后回村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2005年,杨媚瞒着父母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选择了农业管理相关专业。
2009年毕业后,一心想干农业的杨媚毅然选择进入潼南蔬菜种植基地工作,当起了基地的销售员。
“销售员就是每天给要运出去的蔬菜称重、运输,这让我很不甘心。”说起刚工作的经历,杨媚有些庆幸自己的好运,蔬菜基地附近有一块市农科院的试验地,农科院的专家每天都在地里搞研究。
每天下班后,杨媚就跑到试验地去看、去学,在蔬菜基地工作了两年她就学了两年。“这段珍贵的自学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为后面去双流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看到荣昌区招募大学生村官的消息,杨媚立刻报名并通过了考试,回到了她最挂念的农村,来到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当起了村官。
自力更生建大棚
带动村民一起干
当时吴家镇正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但是农户考虑到投入大又看不到效益,没有人愿意干。
双流村村民也不信任年纪轻轻的杨媚。按照当时村民的话来说,“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娃娃能有什么本事,哪里比得过世世代代种地的人?”
面对村民的不信任,杨媚不服输、不怕苦的那股干劲被激发出来。搭建大棚、种植蔬菜,她准备干出成果给村民们看。
为了方便劳作,杨媚在大棚旁边搭了一个小窝棚,里面放了一张床、一口锅,吃睡都在这里。
初建大棚时正好是那年的11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小窝棚里面又潮又冷,被子湿透了根本不能保暖,只能用薄膜把被子包起来盖,早上六点不到就要起床劳作,天亮了还要去村里处理事务。”杨媚对那段经历记忆深刻。
不到四个月,杨媚种植的大棚黄瓜就上市了,比村民露天种植的早了一个多月。“当时蔬菜价格很高,卖几元一斤,每亩大棚年收入超过2万元,是露天种植的2到3倍。大家切切实实看到好处,于是就跟着我一起干了。”
如今双流村有100余户村民建起600余亩蔬菜大棚,建立了专业合作社,村民收入大大增加。
积分制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五美双流”新农村
这些年,看着村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富足,杨媚深感农村变化之大。
“村民富起来了,但是文明意识还不够,要想建设新农村可不止物质基础的改善,还有精神上的。”杨媚开始在村里积极推行“积分制”:以小院群众自评互评积分为主,奖惩双行的方式倒推村民改正不文明习惯,一起建设美丽新农村。杨媚说,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后,环境的改善让村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就是乡村的主人,有了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都表示要自力更生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邓家院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积分制实施之前,这里乱搭乱建现象突出,村民生活的院落满是鸡鸭粪便,干部前去劝说没人理。
现在,邓家院子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田园村落,还获得了“流动红旗小院”。看见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媚特别欣慰,“只要我们继续做实事,把事情做到百姓心里,效果自然反映得出来。”
对于双流村未来的规划,杨媚提出了田园美、人心美、环境美、家庭美、生活美的“五美双流”建设目标,“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