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藏剑,见证了汉藏民族团结做亮农牧品牌 以“特”突围育新时代技能人才
第004版:文物(旧址)背后的统战故事 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特别报道③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把藏剑,见证了汉藏民族团结
做亮农牧品牌 以“特”突围育新时代技能人才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把藏剑,见证了汉藏民族团结

本报记者 何春阳

  和平解放西藏时阿沛·阿旺晋美赠送给刘伯承同志的藏剑。通讯员 贺宝 摄/视觉重庆

  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六日,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进驻拉萨。(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供图)

  文物资料

  和平解放西藏时阿沛·阿旺晋美赠送给刘伯承同志的藏剑,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1950年1月,西南局受命完成进军和经营西藏的重任。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后不久,西藏首席和谈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将这把藏剑送给刘伯承同志,表达了对其在西藏和平解放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崇高敬意,这把藏剑也成为汉藏人民团结一致的有力见证。

  讲述人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馆长 李从高

  眼前是70多年前的一把藏剑,剑刃锋利,剑柄用银丝缠绕,剑鞘上镶有玉石。这把藏剑,如今安静地“躺”在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在无声讲述历史的故事。

  这把藏剑究竟有什么“来头”?何以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它和刘伯承同志又有着怎样的渊源?跟随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馆长李从高的讲述,我们逐渐揭开这把藏剑的神秘面纱。

  一级文物

  这把藏剑将于年底重新展出

  初伏这天,烈日当空。走进重庆市开州区盛山半腰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内,却感到清幽宁静。

  “这把剑是国家一级文物,很多年都没有展出了,我们把它小心存放在库房。”李从高带记者穿过树荫拾级而上,来到库房前。

  推开一扇老式红木门,又打开一扇铁门,他下意识地戴上白手套,走到成排的文物柜前,将藏剑取出,平放于提前铺好红布的木桌上。

  “你看,它通体呈金色色调,剑柄是用银丝缠绕的,所以又泛着银光,做工和装饰都极其精美。”李从高的目光定格在剑上。他缓缓拔出一小截剑体,流水纹清晰且独特,刀刃还是肉眼可见的锋利。

  看着眼前这把藏剑,解放军进军西藏这段历史如影片般浮现在李从高眼前。

  为迅速粉碎内外反动势力分裂中国神圣领土西藏的阴谋,1950年2月,刘伯承、邓小平、贺龙联名颁发了《进军西藏政治动员令》。5月14日,刘伯承专电西藏班禅堪布会议厅,规勉其“当本西藏人民大团结之精神,一致协力,以求达成解放西藏之目的”。

  同年10月,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刘伯承、邓小平、贺龙指挥部队发起昌都战役,以战促和,打开了和平谈判的大门,为促进西藏和平解放创造了必要条件。

  1951年4月,阿沛·阿旺晋美率西藏和谈代表团部分成员到北京开展和谈,并于5月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至此,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不久后,阿沛·阿旺晋美将这把藏剑赠送给刘伯承,表达对刘伯承在西藏和平解放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崇高敬意。

  “1992年5月,刘伯承元帅的夫人汪荣华同志把藏剑捐赠给了我们刘伯承元帅纪念馆筹建办公室。”李从高说,此后,它被视为珍贵的统战历史“符号”,在这里被观瞻、了解、阐述。

  2009年,因展陈调整,藏剑被收放于库房之中。

  2022年是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该馆为改善参观环境,提升服务功能,从7月11日至12月初进行闭馆施工。

  “这次改陈布展之后,藏剑将重新展出,预计12月就能和大家见面。”李从高说。

  见证历史

  西藏和平解放前的“以战促和”

  在藏传佛教里,剑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如“智慧之剑”,是智慧和超脱的象征,文殊菩萨像即是一手持青莲花,一手持金刚宝剑,这把剑代表着斩除群魔、破除愚昧、切断烦恼的力量。

  这一把藏剑,无疑是藏族人民精心挑选出的珍贵礼物,而更珍贵的,当是礼物背后蕴含的深刻情谊和美好祝愿。

  “传递这份藏汉人民大团结美好祝愿的,正是亲身经历了新旧两个西藏的阿沛·阿旺晋美。”李从高介绍,由于历史原因,解放前的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制度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既有顽固的地方保守力量,又受多方外国势力影响,情况极其复杂。

  和平解放西藏,妥善解决好民族问题,成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心头大事。

  1950年1月2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致电中央、彭德怀,并转发刘伯承、邓小平、贺龙,提出向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问题;1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给毛泽东回电,提出《中共中央西南局对进军西藏之计划》,得到同意。

  “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解放灾难深重的西藏人民,既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在大陆全面胜利的必然步骤,也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阿沛·阿旺晋美曾回忆,他和一些爱国人士曾向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公开提出同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要求,但其主张并没有被采纳。

  以达扎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反而勾结帝国主义,决心以武力阻挡解放军进军西藏。他们还百般刁难青海省赴藏劝和代表团,软禁夏日仓活佛等人,对拥护和平的藏人领袖格达活佛狠下毒手。刘伯承对此无耻行径表示了极大愤慨,并亲自为格达活佛写下一副挽联:具无畏精神,功烈永垂民族史;增几多悲愤,追思应续国殇篇。

  能战方能言和。“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打响昌都战役。”李从高说。这一战,人民解放军大获全胜,且坚持贯彻落实了毛泽东“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严格遵守了中央民族宗教政策。

  阿沛·阿旺晋美看到,解放军将士无论刮风下雨都不住民房、不进寺庙,对当地人民秋毫无犯,这让他十分动容,便联合昌都40多位藏族官员给达赖喇嘛和当地政府写信,恳请派人前往北京和谈。最终,西藏地方政府接受建议,派阿沛·阿旺晋美作为首席代表率代表团赴北京和谈,而《十七条协议》的签署也让我国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崭新一页

  西藏发展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和平解放,使西藏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政治、经济羁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让西藏人民和各民族人民一样,可以享受民族平等的权利,也为西藏与全国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可以说,《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揭开了西藏历史的崭新一页。和平解放71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

  1995年起,重庆开始对口支援昌都,持续对昌都市及所辖芒康县、类乌齐县、察雅县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度的支援。从昌都到阿里,从山南到那曲,对口援藏计划都为当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重庆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蒋迎九就是其中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之一。

  作为民主党派(九三学社)的一员,他不仅知晓“藏剑”背后的故事,也对阿沛·阿旺晋美十分熟悉。

  “1990年,阿沛·阿旺晋美曾在80岁时感慨地说,签订《十七条协议》之前和之后,他恰巧各有40年经历。前40年的西藏处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停滞衰败;后40年的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趋兴旺发达。”蒋迎九坦言,这说明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是不可逆转的。

  援藏三年,蒋迎九搞管理、建平台、做急诊、带徒弟,助推昌都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了创伤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使基础设施建设、就医环境、医疗水平获得了跨越式改观,有效提升了当地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我为能够参加这样一件有益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事感到高兴。”蒋迎九表示,相信在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指引下,在一代代汉藏人民共同努力下,西藏定会创造新的奇迹。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