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坝上村:生态葡萄甜蜜来袭綦江:吹风扇睡“凉棚”助畜禽安然度夏夏庆友:休笑平生作茧痴荣昌:“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水稻螟虫南川:将建全市最大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铜梁庆隆镇:20万斤地标梨上市
第009版:乡村振兴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巴南坝上村:生态葡萄甜蜜来袭
綦江:吹风扇睡“凉棚”助畜禽安然度夏
夏庆友:休笑平生作茧痴
荣昌:“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水稻螟虫
南川:将建全市最大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
铜梁庆隆镇:20万斤地标梨上市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巴渝乡村榜样

夏庆友:休笑平生作茧痴

本报记者 栗园园

  6月23日,黔江区双河丝绸厂工人将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春蚕茧入库。特约摄影 杨敏/视觉重庆

  粉红色蚕茧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美丽、柔和的光。

  谈到与蚕桑有关的话题,夏庆友就开始变得健谈。首席记者 龙帆 实习生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不好意思,刚参加一个会耽误了一会儿,咱们开始采访吧。”7月12日下午三点半左右,西南大学蚕学宫,夏庆友匆匆迈进办公室,一身休闲着装轻松随意,刚坐下就开门见山。

  干脆利落,是他留给重庆日报记者的第一印象。

  拥有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等多重身份,夏庆友的日程表每天都十分紧凑,容不得丝毫拖沓。

  不久前,中国丝绸协会通过全国全行业选拔评选,授予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这是中国茧丝绸行业的最高荣誉,是对他从事蚕学研究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褒奖。

  在过去22年间,夏庆友主持完成家蚕基因组计划,主持建设“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蚕丝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家蚕人工饲料研发等一系列成果,为确立我国蚕学基础研究的世界领先优势做出决定性贡献。

  提起过去种种成绩,夏庆友十分淡然。然而当话题回到家蚕上,他脸上才出现了笑容,状态也放松下来,身体微微后仰,开始讲述他和家蚕的故事。

  “我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放弃学医梦想矢志研究蚕桑

  “为什么会研究家蚕?这要说到‘是否服从调剂’的问题了。”时间回到1981年,高考结束填报志愿表时,夏庆友一方面执着地全部填写了医学专业,一方面又谨慎地在“是否服从调剂”一项上选择了“是”。

  在那个年代,国防、医科、机械制造类工科几乎是所有考生心中最热门的学科。加之受父亲不幸染病的经历影响,学医成了夏庆友的梦想。

  “当时的大学入学率只有6%左右,能考上的就是‘天之骄子’。”抱着不管学什么,先上了大学再说的想法,夏庆友选择了服从调剂,最终收到了来自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报到那天,一出菜园坝火车站,他与新生们一起坐上了开往学校的拖拉机。

  夏庆友在学业上很快上手,慢慢地也发现了其中趣味,逐渐沉下心来。1991年,已毕业并在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工作了几年后,夏庆友又重回母校继续攻读蚕桑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在蚕桑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向仲怀院士。

  当时,在蚕桑研究上,日本处于领先地位。在老师的建议下,1997年,夏庆友又远渡重洋,赴日本九州大学留学。

  对夏庆友来说,那是一段珍贵的经历。“在那里我见到了许多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著名专家,我能面对面跟他们交流、提问。通过近距离接触,我发现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这让我觉得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求学之旅让夏庆友获取了知识,同时认识到了“大学要有大师”的重要性。

  因此,不管现在科研任务有多么繁忙,夏庆友还坚持带研究生,也为本科生授课。

  “中国家蚕研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绘制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在日本严肃、紧张的科研氛围中,夏庆友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观念和知识,并逐渐成长为研究团队的骨干成员。

  彼时,学术界已开启对基因的研究,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发布,作为产业和科研重要支撑的生物和基因资源,成为国际资源争夺的重点。这其中,蚕作为基因组相对简单的动物,也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目标,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投入家蚕基因组计划中。

  1999年,老师向仲怀到访日本,带来了中国准备启动自己的家蚕基因组计划的消息,号召大家回国。

  “说实话,我当时内心是十分纠结的。”提起此事,夏庆友的神色严肃起来,他坦言,当时无论是科研条件还是人员薪资,国外显然更有优势和吸引力。

  最终促使他回国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做家蚕基因组对中国来说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若能率先绘制出世界第一张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就能让中国重夺国际蚕桑研究领先地位。

  其二,日本人在科研上始终还是有些排外,尤其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世界养蚕第一大国”的地位重回中国手中,作为外国人,夏庆友的许多想法并不被对方重视,这对一个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十分憋屈的。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2000年,在国内科研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夏庆友回到祖国,主持启动了家蚕全基因组计划,联合“华大基因”与日本在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上开始了争分夺秒的竞争。

  研究过程中,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就连在“非典”期间,夏庆友和成员们高烧都带病坚持工作,甚至开玩笑说:“接收‘非典’病人的医院就在附近,如果真是‘非典’,几分钟就能送过去。”

  在几百名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工作下,2003年11月15日,世界首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在重庆绘制完成,这是继完成人类基因组百分之一测序工作、独立完成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细图”之后,中国科学家向世界奉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被业界称为21世纪“新丝绸之路”的里程碑。

  跨出这关键的第一步,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随着对家蚕基因组的率先研究,我们成为了家蚕基因大数据的最大拥有者,中国家蚕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研究成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地位自此难以撼动。”夏庆友说。

  中日之间关于蚕桑生物科技的博弈,以中国科学家的完胜落幕,确立了21世纪“新丝绸之路”的中国高地。

  “把蚕桑产业留住!”

  让家蚕吃上人工饲料

  受家蚕基因组框架组成功绘制的激励,在西南大学,杨树、青蒿两个物种紧随其后,也开始了基因组研究,成功转向生物育种方向。

  2020年,夏庆友向学校建议建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建议随后得到重庆市政府的肯定,2021年1月15日,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式揭牌,夏庆友成为中心首席科学家。

  此后,夏庆友变得格外忙碌。

  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最近一年多来,夏庆友长期在学校和中心两边跑,“他给自己定了计划,除开特殊情况,基本上两边各轮一天,尽量把两面的工作都兼顾。”

  走进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家蚕育种实验室,在一个个类似自动贩卖机的柜子里,层层摆放着数个白色的盒子。盒子里整齐地码着黑色片状物,每一片上面都是细细的蚕。

  这黑色物质就是家蚕人工饲料,可以代替桑叶,是夏庆友团队近年来的重大研发成果。

  传统养蚕存在季节性,5月至10月才有新鲜桑叶,家蚕养殖也就仅限于这半年时间,育种也一样。

  “可是育种工作冬天也是不能停的,我们就只有购买日本生产的家蚕人工饲料。”夏庆友说,但进口饲料价格昂贵,每公斤售价130多元,加之对方实行了技术封锁,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本土的低成本饲料。

  整个项目的难点在于,不同于猪牛羊等杂食性动物,蚕是寡食性动物,它只吃桑叶。这就要求饲料不仅味道要与桑叶相似,口感也要与其一致。

  经过反复调试,2018年团队为蚕宝宝调制出了包含桑叶粉、豆粕粉、玉米粉等30多种成分的人工饲料,满足不同品种和发育阶段的蚕宝宝,不仅打破了季节限制,还省去了繁重的桑叶采摘劳动。

  经测算,购买该饲料与桑叶相比,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目前团队正在大力推广。

  夏庆友说,对于家蚕饲料的研究不仅是从育种工作考虑,更是出于对蚕桑产业长远发展的考虑。“目前蚕桑业呈现出东桑西移的态势,这是因为采桑叶人工成本太高,继续这样下去蚕桑产业就会往越南等地发展了,我们必须把蚕桑产业留住!”

  记者手记>>>

  梦想、天赋与现实

  有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是这样说的——“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许多人爱追问别人的梦想,一旦对方说没有,多半会认为其浑浑噩噩、不求上进。

  真是这样吗?采访期间,夏庆友就“梦想”这个话题表达了看法,他认为人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找到切合实际的梦想,若一个人能找到为之奋斗的梦想则是幸运的。

  回想少年时期,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对未来人生有憧憬。随着年岁渐长、阅历丰富,却发现那些所谓的梦想,大多只是一时兴趣。还有许多人,甚至到了中年才找到并确定自己的梦想。

  夏庆友说自己是幸运的:少年时期就埋下了学医的梦想,阴差阳错让他学习了蚕桑学专业,在大三时他又意外发现自己在计算机领域有天赋。

  这时,梦想、天赋、现实对他来说似乎是三条永远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

  可人生又是充满反转的。

  夏庆友也没想到,随着科学发展,跨学科的融合,在开展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时,他充分运用上了自己计算机的天赋。如今,人类对于蚕丝的利用也延伸到医疗救治领域。在他桑蚕研究的过程中,梦想、天赋、现实三条线相交了!

  丝含万载情,茧裹物精灵。在这段看似巧合的人生经历背后,是夏庆友对蚕桑研究倾注的情感和脚踏实地的努力。

  若当时他不顾一切坚持追逐最初的梦想,放弃蚕桑,或许就不会有如今的夏庆友。毕竟连他也无法保证,当初学医的想法是否只是一时的兴趣。

  所以,无论是已拥有梦想还是在寻找梦想的路上,无论追求的梦想是一时兴趣还是一生所求,只有脚踏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才能更好地发现、挖掘自身的天赋,梦想的轮廓才会越发清晰,离梦想自然更近一步。

  “休笑平生作茧痴,此情深处有谁知。不辞辛苦层层缚,只为春来化蝶时。”这首古诗《蚕》,不也正是夏庆友经历的真实写照吗?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