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晓静 张莎 实习生 尹沂鑫)近日,经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申请,市第一中级法院作出了一份特殊的公益保护诉讼裁定,要求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协助,立即冻结1200余个被非法使用的联通手机号码。据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去年11月施行以来,重庆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代表个人信息权益领域社会公共利益提起的首例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也是我市首份经检察机关建议执行的个人信息“诉前保全”措施。
记者了解到,2018年底至2021年期间,谷某在市内非法大量收购、收集以他人名义登记的联通手机卡,并在电话卡户主不知情下,非法将其号码及接收的8万余条短信验证码售出,已查实的非法获利共计26万余元。案发后,公安机关在谷某住处现场查获非本人实名的联通电话卡1200余张。今年4月6日,经大足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大足区法院认定谷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三年六个月,罚金45万元,并追缴违法所得。
尽管这起刑事案件告一段落,但1200多张电话卡后就是1200多位个人,社会影响极大。为维护1200余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市检察院一分院决定作为社会公益的代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此外,由于这1200多张涉案电话卡实体卡虽已被公安机关查获、扣押,但这批号码仍可使用,其在网络平台注册的账号仍在运行,在这段“真空期”依然有刷单、洗钱、诈骗、涉黄、涉毒风险,如果等到司法程序走完再去挽回损失,后果难以预估。为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6月28日,一分院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充分评估论证,随后正式向一中院发出“行为保全建议书”,并将该案移送法院起诉。检察机关提出诉讼请求:注销涉案手机号码;向手机用户群发个人信息保护公益短信,费用由谷某承担;谷某在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日前,一中院依法作出裁定,支持一分院的保全申请,并前往通讯公司冻结该批卡号。
我市民事诉讼法领域专家、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谷佳杰认为,这是重庆检察机关积极履行公益诉讼职能、捍卫社会公共利益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