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共建“三条走廊”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二届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大会在渝开幕“2022不夜重庆生活节”本周五开幕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邀约优质企业科研院所落户主城都市区加快城市更新提升
第00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川渝共建“三条走廊”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
第二届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大会在渝开幕
“2022不夜重庆生活节”本周五开幕
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邀约优质企业科研院所落户
主城都市区加快城市更新提升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新能源汽车发展系列调查报道②
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
川渝共建“三条走廊”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

本报记者 吴刚 夏元

  蜿蜒的成都府南河从鳞次栉比的高楼间穿过,河水波光潋滟,倒映着两岸的车水马龙。这里,是著名的成都软件园。

  在软件园内的领地环球金融中心A座,一家来自重庆的公司新近招募了200多名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处理等领域的高手,打算与国际顶级新能源汽车品牌一较高低。

  这家公司是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下称赛力斯汽车)成都软件中心。就在今年5月,赛力斯汽车生产的高端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增1616%。至此,赛力斯汽车的母公司——小康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燃油车,企业转型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按照规划,未来两年赛力斯汽车成都软件中心员工总数将超过800人。

  “成都在电子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方面有突出优势,重庆在整车制造方面有技术和经验,我们希望整合两地长处,培育更强的软件技术队伍,夯实‘新能源技术自持者’定位,提升产品竞争力。”小康集团创始人张兴海表示。

  川渝两地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的大幕,已经拉开。

  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互补性强

  在川渝汽车产业合作中,新能源汽车可谓重中之重——

  从产业前景看,新能源汽车已呈现出产业无边界融合趋势,以智能化、网联化为代表的“新四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产业互补性看,重庆整车品牌众多,整车制造业基础实力雄厚,拥有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等各类总成在内的完整供应体系,不过在电池材料、电池包等新兴领域,重庆本土企业体量较小。而四川恰好在新材料、动力电池、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领域优势突出,尤其在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平台、信息安全等技术领域有较大优势,同时还具备高校科研院所等丰富的智力和科技资源。

  特别是在“双碳”目标要求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碳足迹”追踪,要求其所用电池必须是“绿电”。在这方面,四川更是优势明显——以水电为例,截至2021年底,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近9000万千瓦,发电量约占全国水电发电总量1/4。正是看中这一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蜂巢都在四川落地建设电池工厂。

  “川渝两地汽车产业链具有很强互补性,如果今后两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在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将达到1+1>2的效果。”张兴海表示。

  正是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互补性,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川渝两地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联合出台多项政策成效显著

  看好川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前景,赛力斯汽车成都软件中心应运而生。而赛力斯汽车和四川方面的合作,还有不少。

  比如,其动力电池来自宁德时代位于宜宾的电池工厂;后桥总成及后车架来自四川建安有限公司;全车线束来自四川泛华电器有限公司。

  和赛力斯汽车一样,两地不少新能源车企或已从川渝合作中受益,或翘首期盼开展更深一步合作。

  长安汽车副总裁、长安新能源董事长杨大勇表示,长安汽车明年的电池供应预计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四川的中航锂电。

  “电池配套在整个新能源汽车配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电池成本一半靠原料,另一半是含电价的生产成本。当前新能源汽车出口到很多国家都需要有‘绿电’的碳排放证明,四川拥有电价便宜和‘绿电’的优势,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杨大勇表示。

  事实上,两地新能源车企还有更多的合作设想。以汽车芯片为例,凭借国内既有自主技术和产业链,两地研发机构已经有能力开发出自主车规级芯片。而且川渝两地的汽车产业规模,也完全可以“养活”包括芯片在内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万亿级的规模。

  “我们正在努力推动建立重庆汽车芯片研究院,建议政府出资进行产品平台研发,并对本地产业进行总体规划,长安、赛力斯等企业可以在其中各自承担一部分车型研究,通过整车带动配套企业落地,制造示范效应。”张兴海透露。

  除了企业层面的合作,川渝政府部门之间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合作,也在全面铺开。

  近年来,川渝两地先后联合编制印发《川渝汽车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方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等政策文件,多渠道开展合作并取得成效——

  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方面,川渝两地财政共同出资近2亿元,实施汽车领域专项支持计划,开展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重大主题专项、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主题专项及面上项目超过180项。

  依托两地汽车领域领军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川渝两地汽车产业主管部门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强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基础前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在人才培养方面,川渝两地政府推动服务资源整合,支持重庆工贸技师学院、四川仪表工业学校等与长安汽车、成都吉利等企业建立川渝汽车产业职教联盟,促进汽车产业智力和人力的交叉培养、相互输送。

  在智能汽车联合测试方面,依托重庆两江新区车联网先导区和成都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这两个国家级测试区,两地已达成协议将共同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车联网协同发展。

  在信息和资源共享方面,由两地经信部门共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一年多,已吸引两地汽车产业链整车及配套企业3370多家入驻,累计新增相互配套零部件企业近20家,新增采购金额近8亿元。

  两地共同发力“三条走廊”建设

  下一步,川渝两地如何联手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

  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围绕“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这“三条走廊”共建下功夫,是接下来两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着力点。

  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氢走廊”启动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首发仪式在重庆九龙坡、成都和内江三地同时举行。这条“氢走廊”规划了川渝两地一条城际线路和一条直达干线,其中城际线路是围绕成都至重庆这条主干线,将辐射成德眉资、川南及渝西、川东北及渝东北城市群,形成相互融合、互联互通的氢能经济网络;直达干线则是沿成安渝高速,形成贯通成渝中部城市群的氢能快捷运输线。

  “启动建设‘成渝氢走廊’,将深度整合两地新能源汽车优势产业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效应。”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处人士表示,此前川渝密集出台了一揽子关于氢能产业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两地已聚集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所,目前两地累计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建成15座加氢站。接下来,两地将依托庆铃汽车等龙头企业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同步完善加氢站配套建设。

  “成渝电走廊”建设方面,目前重庆和宜宾双双入选工信部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在成渝高速等部分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完成充电桩建设全覆盖。下一步,双方将加快川渝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形成高速公路电力补给服务网络,保障两地电动汽车跨省出行充电需求。同时,以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市区、宜宾、成渝两地高速公路等为重点,加快换电站布局,优先在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领域试点运营换电技术,并逐步向私人领域推广。

  围绕“成渝智行走廊”建设,川渝双方正对两地具备车用通信网络功能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将通过百度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与示范运营基地、重庆西部汽车试验场、仙桃谷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车联网标准及测试验证试点示范四川基地等平台建设,开展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集群发展。

  数读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

  1、2021年川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合计21.4万辆。其中,四川新能源汽车产量6.4万辆,同比增长106.5%;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15万辆,同比增长252%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一年多,已吸引两地汽车产业链整车及配套企业3370多家入驻,累计新增相互配套零部件企业近20家,新增采购金额近8亿元

  3、按照计划,到2025年,川渝两地汽车产业产量将达到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0万辆,实现6000亿元产值,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力争建成世界级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数据来源:市经信委

  访谈>>>

  专家谈推动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围绕供应链建设做好合作,突出互补性

  本报记者 夏元

  当前川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哪些优势与不足?推动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两地需要做好哪些功课?重庆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兵。

  重庆日报:目前川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两地下一步该如何合作?

  周兵:当前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共享程度正不断加深,两地现有300多家零部件企业直接为整车企业进行配套,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也聚集了一批新能源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生产企业。另外,随着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以及长江黄金水道能级提升,正不断为两地新能源汽车物流渠道添砖加瓦,这些都是发展的优势所在。

  不过,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中还存在“堵点”“断点”——比如汽车芯片供应不足,生产大功率、长距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企业较少,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偏少,等等。

  推动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围绕供应链建设做好合作,关键是突出互补性。这首先需要两地政府部门积极协同布局,鼓励大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其次是两地都要着力引进龙头企业进行补链强链,比如在供应链薄弱环节通过引入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推动两地整车企业与配套企业形成有效对接。

  另外,川渝两地需要围绕供应链进行合作,比如可以通过组建汽车产业联盟,对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等核心零部件进行联合攻关,推进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引导有条件的零部件企业向供应链薄弱环节或高附加值领域进行升级转型,以此提升两地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水平。另外,还应积极开发多样化能源供应体系,如智能网联、氢燃料汽车等。

  重庆日报:川渝两地物流配送资源如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对于提升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将带来怎样的利好?

  周兵:川渝两地虽然地处内陆,但有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优势,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亚欧大陆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通道优势,可以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当前欧洲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范围的扩大和补贴数额增加,通过上述物流通道优势,产自川渝两地的新能源汽车有机会在全球市场上扩大占有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川渝应抓住机遇,尽快编制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促进政策,推进新能源龙头汽车企业及配套企业成链集群发展。

  重庆日报:在当前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中,两地整车车企及配套企业如何共享川渝配套体系?

  周兵:推动川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就是要整合两地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两地车企要共享川渝汽车配套体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按照市场机制、通过PPP等多元化方式,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加强两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交流和合作;

  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体系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快新能源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字产业化转型;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提高两地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

  重庆日报:从川渝新能源汽车现有产业布局看,两地有哪些互补性?在当前及今后,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扬长避短?

  周兵:从产业互补性来看,重庆的整车品牌多,但涉足电池材料、大功率电池包等技术领域的企业较少;相反,四川在汽车智能物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优势,因此两地应该紧密合作,形成协同互补效应。

  从产业机遇和挑战来看,两地政府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达成共识,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随着接下来太阳能汽车电池、大功率镍电汽车电池技术取得突破,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将更大,再加上数字经济、智慧网联以及“双碳”要求,这些都为川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目前,两地新能源汽车合作还存在一些行政壁垒,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品牌、配套体系、核心技术研发及定价等多个方面,还需要形成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以此实现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