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抓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发挥好审计在防止规模性返贫中的作用着力推进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互联互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下足“三个功夫”
第011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持续抓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发挥好审计在防止规模性返贫中的作用
着力推进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互联互通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下足“三个功夫”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发挥好审计在防止规模性返贫中的作用

孙回回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持续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返贫,既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是一个长期性行动。审计机关要发挥好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以“政策”和“资金”为主线,围绕政策落实、兜底保障、产业发展,深入揭示防止规模性返贫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建设运营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审计,不断完善政策机制保障体系。审计部门要以防返贫政策和制度为主要审计内容,发现和揭示影响防返贫效果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不断优化防返贫制度供给,提高防返贫政策和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长效性,推动防返贫帮扶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一是加强防返贫监测及预警机制审计。防返贫监测预警是有效防范化解返贫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审计机关要跟踪审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动态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的执行效果,督促被审计单位进一步明确与动态调整返贫监测和帮扶的对象与标准、优化监测预警程序、细化规范监测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探索更为完善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二是加强防返贫帮扶政策审计。审计机关要通过对防返贫帮扶政策的制定、执行及效果的跟踪审计,动态分析防返贫帮扶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监督被审计单位根据影响防返贫因素的变化和返贫风险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完善防返贫帮扶机制,简化帮扶政策的工作程序,提高帮扶效率,建立与完善扶贫帮扶长效机制。三是监督完善多方参与和配合的协同工作机制。防范化解规模性返贫风险,是涉及多个部门多个方面的复杂工作。审计部门要通过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多方参与和配合的协同工作机制,明确防返贫工作的责任主体,动员和支持相关各方参与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防止大规模返贫的工作合力。

  加强民生事项审计,切实防范因“兜底”不到位引发返贫风险。审计部门要通过加强对“农村返贫风险户基本生活费用兜底保障”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一是通过对返贫风险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就业保障资金、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资金、教育保险资金、返贫风险户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审计,查处资金使用过程中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贪污私分和损失浪费等违纪违法问题,确保帮扶资金真正惠及返贫风险户,切实兜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通过加强对存在返贫风险的重点区域涉农基建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帮扶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项目前期立项审批和勘察设计环节科学、合理、可行,项目申报程序和运营管理合法合规。三是加强资金、项目绩效审计,重点围绕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和影响资金使用绩效的因素展开分析和调查审计,着力反映项目资金闲置浪费、套取补贴、低效运行等问题,发挥审计的揭示性和抵御性功能,确保返贫风险户防返贫目标的实现和防返贫项目帮扶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加强产业精准帮扶项目审计,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审计部门要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开展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充分发挥政策措施在提升乡村资源要素价值、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增加返贫风险户收入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审查重点产业帮扶项目规划立项、评审的科学合理性,确保产业项目与当地资源禀赋相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审查重点农业产业帮扶项目的建设、实施情况,重点揭示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意改变建设标准或不按计划分配资金等问题,确保农业产业项目建设进度按计划有序推进。通过审查重点农业产业帮扶项目的运营和管理,确保龙头企业带动和完善产业链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扶贫产业向致富产业升级,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提高产业带贫能力。通过开展农业产业项目的运营绩效审计,督促企业建立产业项目与返贫风险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效应,激发家庭产业项目参与动力,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联合体。此外,要有针对性地督促企业开展定向岗位技能培训,优先安置防返贫监测对象就业,促进返贫风险户持续增收,实现以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消费、消费带动产业的共富之路。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18SKGH075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