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本土红色电影《最后58天》举行首映礼第七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举行颁奖典礼铭记倒在黎明前的他们!党建领航开新局 七彩教育向未来
第006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本土红色电影《最后58天》举行首映礼
第七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举行颁奖典礼
铭记倒在黎明前的他们!
党建领航开新局 七彩教育向未来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铭记倒在黎明前的他们!
“重庆造”红色电影《最后58天》向英烈致敬
本报记者 赵欣

  《最后58天》海报。 (剧组供图)

  1949年11月27日,新中国建国后的第58天,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发生在渣滓洞、白公馆,300多位先烈倒在了黎明前,革命志士的鲜血染红了歌乐山。

  影片《最后58天》铭记的就是那段浸透烈士鲜血的历史。

  7月6日,电影《最后58天》在大坪时代天街UME影城举行首映礼,重庆日报记者与主创人员和观众一起观影,接受“红岩精神”的洗礼。

  致敬英烈

  用电影铭记一段真实的历史

  首映结束已是中午。放映厅灯光亮起时,不少观众还沉浸在感动中,眼里泛着泪花。观众的反应令影片总制片人、第一出品方重庆靶点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真十分感慨:“我们用电影讲述了一段真实的革命历史。尽管创作过程中曾遇上不少困难,但观众的感动让我欣慰,让我相信我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吕真说,不止是重庆首映,此前该片在北京试映时,年轻观众的眼泪已给她留下深刻记忆,“一位1987年出生的女士说,女主角被拷打、志士们被扫射的场景让她哭了两次,她愈发感到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内心充满感激;另一位90后男生说,看片前知道红岩、渣滓洞,却对‘11·27’所知不多,看片后才知道英烈们为了全国解放付出了多大的牺牲,他因而落泪。”

  事实上,身为重庆知名文化人,吕真以往主要拍摄城市纪录片。她说:“在电影筹备过程中,我采访到很多红岩先烈的后人,我被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历史需要铭记,我希望这部影片能让和平年代的观众更深刻地记住那段峥嵘岁月,进而对那些做出过巨大牺牲的革命先烈建立起更立体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弘扬红岩精神。”

  电影总策划、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红岩干部学院院长朱军说:“那58天,伟大与渺小、崇高与卑鄙、勇敢与怯懦在生死考验这面聚光镜下泾渭分明,革命烈士的坚定信念与浩然正气、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深情,在复杂矛盾张力之中生动呈现。现在,电影又把这些带给了今天的我们。”

  再叙红岩

  还原个性生命的气节与信念

  电影《最后58天》改编自重庆知名作家李乔亚的长篇小说《最后的58天》。看完全片,李乔亚说自己既感动又振奋:“创作这部小说之初,面对市面上极丰富的红岩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我内心既有一种不能遏制的创作冲动,又非常忐忑,衷心感谢电影主创,为拙作添光润色。”

  李乔亚说:“我希望这个新的红岩故事能与过去的作品形成有机承接与活性延续。”他着力于还原那个时代与环境中血肉丰满的个性生命,“这些生命承受煎熬,但始终怀有气节与信念,人性的本真和生活的厚度强化了故事的可信度。”

  编剧张险峰表示,电影希望把红岩英烈还原为一个个真实的人,“狱中的他们有啥真实想法?如何去面对前途未卜的命运?我们没有去人为拔高,而是通过一个个小细节去塑造一个个大写的‘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同时他们也是普通人,是父亲儿子妻子母亲。他们有革命的家国情怀,也有个人情感。这些东西影片都有表达,相信当下的受众对此也更容易接受。”

  依然震撼

  给当代中国人以心灵的叩问

  “我是在歌乐山脚下长大的重庆人,这部电影让我看到,其实英雄也是普通人,他们年轻,很多家庭还很富裕。也正是因为这些,更显出他们的伟大、真实。”首映结束后,80后市民李林宁告诉记者。

  已经年过七旬的洪建国老人在影片结束后,坐了好一阵才起身离开。面对记者,他用“震撼”二字来形容自己的观感。“我很小就听说过‘11·27’大屠杀。我觉得《最后58天》让我找回了当年看《烈火中永生》时的感动。我也是党员,影片让我思考今天我们该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党员。”

  导演常晓阳认为,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该片做到了既“接地气”又“冒热气”,“我们用电影作品弘扬主旋律,必须找到宏大命题和落地创作的交集点,这样才能让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人物迸发出耀眼光芒和强大力量。这部影片本质上说,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去选择的问题。这些仁人志士在生死考验面前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对于和平时期的我们而言,具有巨大的启发和思考价值。”

  而在朱军看来,这种启发和思考,更是对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叩问,“《最后58天》是在挖掘出‘狱中八条’等新的史料基础上,用新的文艺形式对红岩精神进行新的表达。一部《红岩》小说教育了几代中国人,一首《红梅赞》唱响了大江南北,歌剧《江姐》的创作表演已经到了第五代……时代在变,但革命的历史,英雄的人物,在今天的环境下,依然值得我们去缅怀和歌颂,依然在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