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重庆为老百姓的幸福感持续“加码”“十四五”重庆绿色新兴产业计划实现8000亿产值“委员讲堂”进茶馆陈朝刚:建设有温度的特殊教育学校
第004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渝北区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重庆为老百姓的幸福感持续“加码”
“十四五”重庆绿色新兴产业计划实现8000亿产值
“委员讲堂”进茶馆
陈朝刚:建设有温度的特殊教育学校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危房”换新颜,社区办起就业超市和食堂
重庆为老百姓的幸福感持续“加码”

本报记者 黄乔

  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的“就业超市”,让许多居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工作。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

  近年来,我市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危房”改“新房”

  改得居民喜洋洋

  近日,记者走进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一幅美好和谐的生活“画卷”映入眼帘——

  整齐的人行街道、统一的青砖色小洋房,草木茂盛的生态花园,孩子们在小区嬉笑奔跑,老人们则坐在黄葛树下乘凉……

  很难想象,曾经的邢家桥社区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墙体霉变脱落、撑着雨伞如厕、线缆交错如蛛网……不少居民只得选择搬离。

  对68岁的陈重徽来说,没有安全感是她搬家的主要原因。

  在邢家桥社区居住了20多年,陈重徽在这里有很多好邻居、好朋友,搬家对她来讲,是一万个舍不得。

  “但住着不安全啊,真的不搬不得行了!”陈重徽说,自家住在顶楼,漏水极为严重。一次,卧室的墙顶因长期浸水,直接垮塌落到床上。

  “幸好当时没得人哦,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陈重徽说,不仅如此,房子里外电线、电闸裸露,特别是夏季用电高峰期,电闸跳闸,电线火花四溅就成了常事。

  2017年,陈重徽在儿子的劝说下,作出了搬家的决定。然而,她怎么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邢家桥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房不仅穿上“新外衣”,内部也进行了“精装修”,墙面重新粉刷,卫生间、厨房焕然一新,各类裸露在外的管线也重新布局。

  “现在好几个人想买我这套房子,我都没同意!”陈重徽说,这么漂亮的房子,她要搬回来自己住,继续和熟悉的老邻居们在一起,每天既充实又开心。

  “现在这里的房子不仅租金涨了,还很抢手!”正在花园里和邻居们喝茶的张文志告诉记者,社区改造前,租客大都是上门看一眼便没了下文。“现在不仅有了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是满满的哟!”张文志喝着手中的茶,笑着说。

  家门口的就业超市

  让居民端上“新饭碗”

  “换个新工作,换份好心情!”近日,走上新岗位的罗昭明心情很不错。这不,下班路过自家楼下的就业超市,还特意进去和工作人员打了个招呼。

  47岁的罗昭明是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居民,一个月前,他还在为换工作的事烦恼。“我本来在一家摩配厂上班,结果厂要搬到渝北去,那就离我家太远了!”罗昭明回家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辞职。

  离职第二天,罗昭明便来到自家楼下的就业超市咨询,正巧遇到每周三定期举办的“每周一聘”专场招聘活动,他向前来招聘普工的重庆蟠龙印务有限公司投递了简历,并很快通过面试。

  “我现在从家到公司走路只需十来分钟,每月有4000多元工资,公司还买了五险。”罗昭明认为,在家门口就能精准找到工作,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大好事!“有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日子才过得踏实嘛!”罗昭明笑着说。

  而对30岁的聂静静来说,既能照顾小孩,又能有一份稳定收入,还能交上一群好朋友,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聂静静的工作地点,在离就业超市不远的巧手梦工坊,主要负责新娘头饰的制作。

  “我是个全职宝妈,两个孩子上学后,我就闲了下来。”聂静静说,她想找一份离家近,工作时间自由,能照顾娃娃的工作,但先后找了几份工作都不合适。

  “你愿意来我们巧手梦工坊试试吗?”就在这时,聂静静接到了民安华福社区工作人员电话。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聂静静进入巧手梦工坊工作。

  现在,她做头饰的手艺越来越娴熟,每个月也有了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聂静静说,巧手梦工坊里大部分都是全职妈妈,她在这里交到了很多好姐妹。闲时,大家就一起在公园散步,接孩子放学,每天幸福感满满。

  社区建食堂

  居家养老充满幸福味道

  “我今天打个两荤一素。”

  “芙蓉蒸蛋多给我打点,我太喜欢吃了!”

  每天中午11点过,住在南岸区铜元局街道芭蕉湾社区的老人们便陆续走进社区食堂,打一份香喷喷的热饭菜,坐一起边吃边聊天。

  食堂不算很大,但干净卫生,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厨师们忙碌的身影。“每天的菜品都不同,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口味清淡,很适合我们老年人。”75岁的刁忠容婆婆和老伴都是食堂的常客,老两口习惯坐在靠门的位置,各自打了一份10元的两荤一素套餐。

  回锅肉、番茄丸子、炒南瓜、炒豆干……刁婆婆和老伴每顿共享6个菜品,仅花20元。

  “饭菜分量很足,价格也实惠。”刁忠容说,60岁以上老年人吃饭,还可以优惠3元,最近搞活动充500元送80元,算下来就更划算了。

  来社区食堂吃饭的,大多是附近居住的老年人。饭后,老邻居们都会坐在一起聊天。这样一来,食堂也逐渐成为大家聚会交流的平台。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社区食堂也让常在外工作的他们安心了不少。“平时总担心父母买菜做饭太累或者吃得不够好、不够新鲜。”35岁的杨倩说,社区食堂建成后,母亲步行5分钟就可到达,每天打包新鲜美味的饭菜回家和生病在家的父亲一起吃,让她放心了许多。

  临近下午1点,刁忠容和老伴准备回家,出门前她告诉记者,社区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的惠民服务,既贴心又暖胃,希望食堂越办越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