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一响 黄金万两五大方面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第005版:“大美重庆·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型主题采访报道之关注郑渝高铁②
上一版 下一版 
火车一响 黄金万两
五大方面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大方面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专访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兰燕
本报记者 杨永芹

  一条高铁,通常能够带动一片区域和沿线城市快速发展,在沿线形成高铁经济带。郑渝高铁的开通,将给区域经济带来哪些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兰燕。

  重庆日报:郑渝高铁的开通,将对区域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邓兰燕:郑渝高铁将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推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郑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建设重要节点,重庆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郑渝高铁沿线地区是这三方面有机连接的重要功能板块,郑渝高铁的开通将加速畅通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与亚欧大陆的双向联动。

  二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中原城市群、京津冀互动发展,带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南阳区域中心城市及周边协同发展,通过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

  三是推动构筑我国西南地区与中原、华北地区畅通的生态经济廊道和发展主轴,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郑渝高铁的开通,有利于长江三峡、黄河古都、神农架等西部地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与中原地区厚重的人文资源有机整合,并通过江北、郑州、宜昌等机场实现航空高铁接驳,促进沿线区域文旅经济、枢纽经济、物流经济发展,强化分工合作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旅体验基地。

  四是推动长江上游地区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联动发展。郑渝高铁生态经济走廊的建设,将紧密连接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助推其协同保护生态环境、探索绿色转型发展道路。

  五是推动三峡库区和鄂西北、豫西南区域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郑渝高铁的开通,结束了重庆库区腹心——云阳、奉节、巫山以及河南南阳、平顶山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将过去的区位劣势转化为开放门户的经济区位优势,有利于跨省边界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构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局面。

  重庆日报:一条郑渝高铁,一个新的“朋友圈”。郑渝高铁开通,新的朋友圈将会带来沿线哪些经贸联系,开展哪些领域合作?

  邓兰燕:郑渝高铁的开通,直接拉近了重庆与湖北襄阳、河南郑州等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实现与北京、河北等华北地区,安徽、江苏、上海等华东地区的快速连接,交通可达性和要素流动性将促进重庆尤其是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与新的朋友圈在旅游消费、科技创新、产业合作、通道物流等领域加强经贸合作。

  旅游消费规模更趋增大。郑渝高铁带来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将沿线大量景点串联起来,有利于重庆与新的“朋友圈”进一步丰富旅游形态,形成更负盛名的“口碑效应”。

  现代产业合作更趋增多。河南拥有装备制造、食品两个万亿级的产业,电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建材、现代轻纺等比较优势较突出,重庆是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全国第二大手机制造基地和全国六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两地都集聚了大量流动人口,高铁的开通将使来往于两地之间的以居住、工作需求为主的人流规模增大,支撑支柱产业链主企业在高铁沿线集聚布局加工配套链群产业,形成更具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经济。

  科技创新活动更趋踊跃。重庆、河南拥有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原科技城等重大创新平台。郑渝高铁开通后,沿线节点城市商业、商务价值将大幅提升,创新生态环境将大大改善,两省市中心城区乃至邻近的北京、山东、安徽、江苏等华北、华东地区创新人才、资金和技术空间流动偏好将向这些区域扩散,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

  通道物流联系更趋频繁。重庆同时拥有水港型、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河南拥有空港型、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郑渝高铁开通后,原有普通铁路运力将得到释放,两省市之间货物运输方式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公路零担运输,现代化的集装箱、冷链、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将明显增多,物流效率和效益也将有所提升。

  重庆日报:如何推动郑渝高铁沿线的合作?

  邓兰燕:应该从四方面努力。

  一是强化交通支撑,一体化完善基础设施网络配套。推动关联高速铁路、普速铁路以及货运铁路建设,强化高铁与航空、公路、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完善机场快线、公交专线、城市快速路等交通路网,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二是加快沿线高铁站点建设,依托高铁场站培育新经济形态。以高铁站为中心,科学布设多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服务城市内外交通的综合客运枢纽,推动高铁站点与产业布局、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培育“站点+新城”“站点+社区”“站点+小镇”等产城融合新形态。

  三是优化旅游线路,共建国际知名生态人文旅游品牌。促进长江三峡自然景观带与黄河古都文化旅游带融合发展的世界级旅游品牌。

  四是依托产业和科创平台,共建高质量产业链创新链。构建园区和创新平台共同体,围绕主导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