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境文化” 建设书香校园百年名校风华正茂 “自强教育”历久弥新
第032版: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教育
上一版   
厚植“绿境文化” 建设书香校园
百年名校风华正茂 “自强教育”历久弥新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厚植“绿境文化” 建设书香校园

    十八中校园风貌

  创建文明校园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以下简称“十八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绿色和谐、全面发展”创文理念,独创别具一格的“绿境文化”特色品牌,打造“绿色环境、绿色情境、绿色心境、绿色胜境”系统工程,让“绿色”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主色调。

  绿色环境

  润物无声厚植参天大树

  “我们学校经常有‘神秘访客’。去年5月飞来了一只灰林鸮,那可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全校都轰动了!”

  “铁山坪是‘城市绿肺’,十八中就是铁山坪的绿宝石。”

  ——十八中建校73年以来,践行“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教育宗旨,走出了一条“树本砺新”内涵发展之路。但说到“圈粉神器”,学校的“颜值”当仁不让。

  依托铁山坪森林公园4A级风景区生态资源,十八中打造出一所具有巴渝特色的书院式校园。漫步其中,青砖灰瓦,书香浸润,移步易景,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绿色环境”的基础上,凝炼办学文化特色,建成自然科学中心、砺新教育博物馆等无边界多元学习空间,充分利用风雨连廊、文化墙等物理环境,开拓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培植“绿蕴书香校园、智慧智能校园、健康和谐校园、绿色生态校园、人文科技校园、高质高品校园”六大校园和谐共生的沃土。

  绿色情境

  两翼齐飞恪守教育本真

  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质量,约等于学校发展的潜力值。在十八中,创设“绿色情境”畅通创新型领导班子、砺新型多元化教师两支队伍成长路径,已成为常态。

  一方面,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砺新党建品牌,做好干部提升工程,完善一校三区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落实“强师计划”,抓好教师培训工程、校本教学研究、名师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系统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引领学生“专业成才”,更要引领学生“精神成人”。在十八中,物理老师吕建成会在高考倒计时阶段的晚自习开设“心理课堂”,凭借独家秘制的“心灵鸡汤”陪伴一届又一届学生走向理想的大学;英语教师王雪莹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在行动上、思想上冲锋在前,铁山坪校区刚落成时,她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批“追梦铁山人”,十年如一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一个无言的师德典范,如一盏灯、一束光,照亮了莘莘学子奋进的路。

  绿色心境

  五砺融合培养“砺新学子”

  坚持“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教育宗旨,十八中围绕砺德、砺行、砺言、砺身、砺心5方面打造德育课程体系,德与行兼备,身与心互健,砺言为外显,强化“课程+德育+活动”的课程建构方式,培养砺新学子。

  建构砺德课程,树大气清亮之魂。开展“主题班会课大赛”、举办“爱国精神、民族情怀”等主题教育活动,自上而下续好红色洪流,把稳思想之舵。

  建构砺行课程,立高怀致远之志。落实劳动教育内容体系,探索构建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开展生涯规划,完善“三主线六课型”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型。

  建构砺言课程,育纵横捭阖之才。创办《砺新》校刊社、《百川文学》社,开展文体展演活动,落实海量阅读计划,展示青春风采。

  建构砺身课程,筑强体健魄之基。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凸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足球、篮球、游泳竞技等方面名列市区前茅,女足蝉联四届重庆市冠军,铁人三项邀请赛蝉联四届全国团体冠军……

  建构砺心课程,塑砥风抗雨之能。学习和宣讲心理健康知识,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创办《心海导航》心理健康报,多维托底,营造阳光氛围。

  “从五育并举到五砺融合,学校践行‘养书生本色,蕴英才气象’使命,搭建一套全面而卓越的教育教学生长系统,务求使学生卓越发展、学有所长,成为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校长罗丞说。

  绿色胜境

  “精准滴灌”创新育人模式

  十八中教育人以做好拔节孕穗期的耕种人为己任,打造“绿色胜境”,“精准滴灌”凝炼四大办学特色——五砺融合序列德育课程、教与学深度变革的课程课堂、海量阅读绿蕴书香校园、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路径。

  以课程课堂为例。2015年,十八中提炼出综合素养下的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3C”课程体系。2021年,学校从“迎合”到“内生”,升级打造“四T”课程体系——“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百川课程”,对应了多元的学生成长评价方式和多变的学习形式;同时开辟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管理和科技创新的主角,形成了“周周有活动、社团显特色、人人都参与”的和谐氛围。

  所谓“精准滴灌”,其核心是指向成人、成才。在十八中,每位学生都在自己的时区和土壤自由生长、绽放光彩——最近10年,学校走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子200余人,重庆市高考单科第一名20余名,1000余名学生在全国和全市各类竞赛中获奖。

  这无疑是十八中培育文明风尚,做好“绿色”文章的璀璨注脚。从江北区首批文明校园、重庆市第一届文明校园,再到争创全国文明校园,十八中向学生、家长、全市教育界交出了一张令人赞叹的答卷。

  绿境无疆,其道大光。十八中从环境、活动,再到课程、课堂,自上而下草偃风从,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学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十佳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詹远美获评全国模范教师,罗丞获评重庆市最美校长,蒋素兰等获评重庆市最美教师,何文锋等获评重庆市最美班主任;学生梅如莹等荣获江北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一批批区级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如雨后春笋涌现,成为十八中创文征程的靓丽风景线。

  十八中从“小”文明促进“大”德育,学校构建“人人育德、德育人人”的大德育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气清亮,高怀致远”的“砺新学子”。

  谭茭 龚正星 图片由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