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盟讯科技智能生产车间。记者 白麟 摄\视觉重庆 |
企业名片
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1年,2013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新型智能装备的开发和制造,并向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智能车间成套集成技术解决方案,多次参与国家标准编制。
近期,我国智能化领域的又一项国家标准——《智能服务预测性维护通用要求》正式发布。在该标准参编单位中,除了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门子等一众科技“巨头”,还有一家来自重庆的中小企业。
这家企业,就是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实际上,作为工信部认定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已经是盟讯科技参编的第三个国家标准了。
盟讯科技为什么这么牛?
多次受邀参编国家标准
为了寻找答案,重庆日报记者来到盟讯科技的生产车间。只见数千平方米的车间里,整齐排列着上百台智能制造设备,众多机械手臂快速挥舞,智能物流小车穿梭其间。
与繁忙的生产节奏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现场的安静程度。偌大的空间里,偶尔能听到几下机械运转时发出的轻微“呲呲”声,仅有几名工人“隐藏”在数控操作面板后。
“以前我们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相关焊接线采用纯人工,需要28个工人。智能化改造后,采用柔性自动化产线焊接,人员只需要操作半成品载具放入、插件等辅助工作,工人也减少到了8人。”盟讯科技副总工程师陈菁说。
在一个5G通信模块生产设备前,不到1立方米的空间里,就布置了4台精巧的机械手臂,它们各自负责贴标、检测、分板、分拣四个工序,整个过程精确、快速、一气呵成。
近年来,盟讯科技不仅实现了制造方式的智能化转变,还建设了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系统,自主研发了自动排程、智能仓储物流、物联感知、全过程质量追溯等平台系统,工厂的智能化水平国内领先。
正因为此,该公司多次受邀参编相关国家标准。
压力与机遇中“抢跑在前”
然而,10多年前,该公司还是一家只生产无线寻呼机的企业。
转变始于2011年。
当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盟讯科技接下了为一家单位生产汽车集成电路板的订单,并负责对成品进行检测。
“我们拿到样品,只见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插头和开关。”陈菁说,按照盟讯科技当时的技术和条件,要想检测这种电路板,要涉及电流、电压、指针等好几十个项目,一般工人很难操作。
能不能让检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研发团队萌生了这个想法。
说干就干,陈菁带领一群年轻工程师,花了3个月时间,用了不到1万元的研发成本,研制出了一台自动检测设备,实现了快速检测和零误差。
“同样的智能检测设备如果从日本进口,最少要20万余元。”陈菁说,客户十分认可盟讯科技的技术能力,这让大家大受鼓舞。
这次成功的研发历程,就如同在智能化领域点燃的一点火苗。而让火苗熊熊燃起,助推盟讯科技迈向智能化道路的则是2015年《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
“当时,公司上下都意识到,单纯靠过去贴牌生产模式,打价格战,不可能有前途。”陈菁说,中央和地方都大力倡导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且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我们作为产业中的一员,既感受到压力,也察觉到机遇,于是决定要在智能化方面‘抢跑在前’。”
在接下来的数年间,盟讯科技技术团队全力开动,又陆续研发了汽车电子、电表、气表、互联网产品等生产和检测设备,大幅度提高了该公司智能制造水平,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可靠性增长37.5%,直接人工成本降低20%,人均年产值超过120万元。
2015年,盟讯科技承担了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项目“移动终端主板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该项目也成为了重庆首个通过验收的智能制造专项。
广泛赋能各地智能制造项目
随后几年,盟讯科技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先后承担了“中国智能制造2025”综合标准化项目“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物流综合标准化及试验验证”,以及工信部、科技部重大专项。
通过一系列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该公司自主研发完成了智能仓储柜、SMT智能货架、智能移动线边仓、智能检测系统、MES系统、WMS系统、数字化车间集成等一系列智能装备及系统,并申请专利50项、有效专利32项,成功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0余项,为电子制造型企业的数字转型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如今,盟讯科技的产品领域,涵盖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物联网专用通讯模块,以及车联网、物联网电子产品等多个方面。
他们还陆续承担了北京仪综测业等10余个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通过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持续发力,盟讯科技已今非昔比。未来,该公司还将继续深耕智能化,为重庆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