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19日到22日重庆将有特强降温降雨推动麻竹“长成”年产值3亿元的大产业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公布打好“乡土人才牌” 做强“蚕桑老产业”“心回家、人回乡、力回引”“浦”及金融消保知识 用心护航幸福民生
第004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预计19日到22日重庆将有特强降温降雨
推动麻竹“长成”年产值3亿元的大产业
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公布
打好“乡土人才牌” 做强“蚕桑老产业”
“心回家、人回乡、力回引”
“浦”及金融消保知识 用心护航幸福民生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回家、人回乡、力回引”
——重庆丰都县“新农人”的乡村振兴记事
新华社记者 李勇 周凯

  在重庆市丰都县“山中来”农业观光采摘园,负责人胡三中正忙着管理即将挂果的100多亩枇杷。“我给自己定了‘随时随地山中来,一年四季有果采’两个目标,就是想让游客不同季节都能在我这里采摘高品质水果。我有3个品种的葡萄、2个品种的草莓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1到5月草莓香,6到10月葡萄甜,等枇杷冬季丰产后,我的第二个目标就实现了。”

  今年50多岁的胡三中学的是工业管理专业,原先在一家国企上班。2010年,因热爱农业,他和妻子返乡建起了采摘园。与高校技术合作、应用智能监控等设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他的采摘园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1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

  自诩“新农人”的胡三中感慨:“传统农业往往靠天吃饭,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借助科技力量才能提高附加值。我们还有一件喜事:女儿今年保送就读果树专业研究生,‘新农人’后继有人!”

  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长江穿城而过,全县80多万人中有30多万人在外务工,绝大多数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谁来种地?谁来振兴乡村?在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看来,基层通过做好人居环境改善、基层设施配套等乡村公共服务,能够营造“心回家、人回乡、力回引”的引才环境,让更多热爱乡村、有见识有能力有资源的人返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破解乡村劳动力不足、产业不强的问题。

  行走在丰都县的大山之中,像胡三中这样的“新农人”并不少见。依托水库建起湿地公园,一栋栋巴渝特色农房干净整洁,盛开的桃花、李花点缀其间,长江边上的高家镇建国村风景如画。

  政府引进企业在村里建了规模养牛场,农村环境整治带来了游客,这让长期在外开货车的51岁村民梁勇看到了商机,几年前回乡又当起了农民。种7亩多当地特色蔬菜藠头、承包牛粪有机肥加工厂、办农家乐,梁勇一年下来收入超过20万元。“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引进了中药材芍药,我马上要种几亩,‘新农人’大有可为!”梁勇充满信心地说。

  丰都县山多地少,怎样既保障粮食生产又提高群众收入?因海拔高、日照充足,栗子乡贡米曾在当地久负盛名,但多年来,由于水稻种植规模小、没品牌,加上村民外出务工,乡里的梯田成了荒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驻栗子乡乡村振兴工作队干部杨砚翔说,种粮食和种经济作物相比,效益相对较低,因此必须走规模种植之路。基于这种认识,工作队聘请了农业专家指导培育“新农人”,加快发展优质大米产业。

  50岁的村民焦永鸿拥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这几天正在给自己流转过来的110多亩梯田安装排灌、监控设施,为获得有机大米认证做准备。“我种了一辈子水稻,这些年通过各种职业培训,终于明白了现代农业该怎么搞。去年我种水稻毛收入20多万元,支付村民劳务费13万元。明年如果拿到了有机认证,我的有机大米价格能翻一番。”

  森林掩映之下,栗子乡金龙寨村梯田成片、农房古朴,当地正在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驻金龙寨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何鹏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又有近20位外出务工村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机遇,返乡创业成了‘新农人’。”

  (新华社重庆3月17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