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融入重庆发展战略和实践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敢于斗争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学习百年党史中传承红色基因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006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融入重庆发展战略和实践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敢于斗争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学习百年党史中传承红色基因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2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刘河燕 蔡其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持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各级党委的工作计划、方案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把党的民族政策讲清楚、说明白,让基层群众听得懂、理得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文化基因。文化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共同创造和积累的,已经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将各族儿女紧紧地团结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共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其多样性,更要强调其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二要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纽带。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创新形式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还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植入社区建设、走进家庭生活,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

  加强民族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智力支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助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行动指南。民族地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关键,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一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民族人才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不断加强民族教育,创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培养一批愿意扎根民族地区、热爱民族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要不断改善教育条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二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使之成为促进各民族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桥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前提,也是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首要条件。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分别系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重庆市中特理论研究中心市教科院分中心兼职研究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