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星婷)1月15日,市政协委员,永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永川区委会主委罗朝友带来了《关于推动我市特色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他建议,对体现重庆特色的企业品牌进行重点宣传和培育,形成梯次,壮大规模,支撑重庆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据统计,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连续7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20年,重庆市规模消费工业总产值达332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5%,“重庆造”消费品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罗朝友在调研中发现,重庆消费品品牌并不响亮,工业能级量级也不高。2017—2019年全国消费品工业年均产值为260690亿元,其中,以食品和造纸(轻工)为主打的重庆消费品工业年均产值为3658亿元,排名全国第17位,仅占全国总量的1.4%。
“重庆应做大市场主体,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门类的消费品生产企业落户,培育冠军企业。”罗朝友建议,应做大重点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发挥市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狠抓创新驱动,进一步补链强链。
如何让消费品彰显重庆特色?罗朝友认为,要提高产业集聚度,改变目前“小散乱”的发展现状,规划建设一批消费品工业集群;建立消费品领域咨询专家库,形成支撑重庆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强大人力资源体系。
据了解,目前,市经信委已公布了110个全市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试点示范项目,罗朝友认为,可从中筛选出具有历史传承、非遗文化、地理商标等能够体现重庆特色的企业品牌,进行重点宣传和培育,以形成梯次,壮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