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梯,传承与涅槃那些英雄永远铭刻心碑十八梯夜色雪枣不是枣陈家湾的秋收
第008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十八梯,传承与涅槃
那些英雄永远铭刻心碑
十八梯夜色
雪枣不是枣
陈家湾的秋收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评论

那些英雄永远铭刻心碑
——观战争巨片《长津湖》
许大立

  一

  近年来观看的抗美援朝题材影视片较多,尤其是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实乃抗美援朝的战斗史诗。笔者天天追剧,集集不拉,对这场伟大战争的来龙去脉、高层决策、宏观战略、战争进程有了最具象的了解。

  后来看《金刚川》,编导制作演员表现都不错,一匹大白马驰骋山林,高炮阵地和美军飞机斗智斗勇,我军将士死得惨烈,终于换来时间搭起人桥冲锋而过。

  不久,又传来了影片《长津湖》开机拍摄的消息。长津湖战役可以说是抗美援朝战史上最悲壮最惊心动魄的一页,人们的视觉目标和关注已经不是牺牲了多少人,不是那次战役的最终结果,而是那个冰雕连,那些因为坚守阵地被零下40℃严寒冻成冰雕的战士。

  二

  《长津湖》编导可以说绝顶聪明,最大程度利用了“长津湖”和“冰雕连”这两个关键词的信息价值,编织了这么一个故事,让伍千里率领的英雄穿插连去给长津湖前线部队送电台和译电员,表现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血腥战斗,基本上未触及这场战役的主战场。

  但这并没有妨碍导演们的非凡想象力,现代战争的所有手段,在影片中全都赫然登场了。

  那些惊心动魄的实景让剧场里的我们也感到惊慑不已:运兵列车途中被美军轰炸机团灭,烈焰腾空顷刻间弥漫了整个山谷;巨石阵中躺卧的战士被骄横的敌机炸得血肉横飞,面对张狂的美军飞行员我们手上只有步枪;敌军的军车和坦克肆无忌惮地在我们的阵地上碾压冲撞,战士们只能用肉身和炸药包奋力抵挡;战士们卧冰裹雪啃着为数了了的土豆,敌军吃的是火腿香肠牛奶面包等西式大餐……

  敌我之间物资的差距太大了!可就是这支穿着秋衣吃着炒面土豆的部队,却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上,顶着漫天风雪,冒着零下40℃的严寒,打掉了敌军的一个个据点,歼灭了敌军的精锐部队“北极熊团”,顺利完成了任务。

  电视连续剧和电影不同,电影的制作更精细更讲究,跳跃性更大,蒙太奇多多,需要你开动脑筋全程注意力集中去看。

  感谢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时代的馈赠。《长津湖》借助现有的科技手段可以说已经登峰造极。空战,陆战,大兵团转战,乃至阵地战坦克战,无处不见现代科技的力量和时代的进步,使得你坐在观众席上,时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战机向你冲来,有坦克向你轧过来,有飞腾的燃烧弹向你袭来……

  三

  除了战争场面的恢宏震撼外,吴京出演的男一号伍千里,其演技也给人以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感觉。

  吴京并不高大威猛,却能吃透角色内心的精神世界。电影里,他在全国胜利后回乡探亲,刚刚拜见了爹妈,屁股还未坐热亲情尚未重温,就毫不犹豫受命返回部队。这一细节太让我触动心灵了。我的二叔当年也是在这样的境况下赶赴朝鲜接受新任命的!

  影片中的伍家三兄弟,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前赴后继为人民解放事业、为抗美援朝浴血奋战。这,在那个时代并不鲜见,我的叔伯婶孃里就有五位先后参加了新四军八路军。

  影片中的人物设计也颇为精巧,伍氏三兄弟都是炮兵排长雷公带出来的兵,都有一样的成长经历。伍百里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后,伍千里迅速成长补位做了连长,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循机参军也成了一名勇士。

  在战火的洗礼中,伍万里逐渐成长。抓住美军“北极熊团”团长那一刻,他想立刻毙了他,为自己的立功计划凑数,但是战斗的经历让他成熟了,最后他无奈地朝天开了一枪。

  导演的处理恰到好处,让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新兵蛋子在实践中成长。这就是一种传承,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是一种隐喻,也是一种象征,是一种不可征服的绵延世代的民族力量。

  影片末尾,老排长雷公开车拉着敌人投下的标识弹疯跑,最终将敌机引出我军驻地。他满脸血污,气息奄奄,但是他的眼神是那么明亮,他的生命诀别没有哀伤,只有不舍和希望。

  这就是中国军人,这就是朝鲜战场!

  四

  还有几个细节让我泪目:

  伍连长那个小小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他们连前前后后660多位战士的姓名,他们的出生年月,他们的老家地址……可以推断,这些战士绝大多数都已战死疆场。一个小小的连队,有过多少血战牺牲,又有过多少生死别离!

  指导员梅生刚刚退伍返家,尚未办好退伍手续,听闻战争开始立即归队,带着所有的勋章和幼女的照片。敌机一次轰炸后,他在狼藉的地上寻到了女儿的照片,那种狂喜和幸福全写在脸上,尽管只剩下烧焦的半截,但他揣在怀里仍视若瑰珍。亲人是战士们遥远的慰藉,战场上这种真实的情爱让人顷刻涕零。

  关于抗美援朝的故事讲的写的拍的已经很多很多,看了《长津湖》,我觉得还很不够。这些故事还得继续讲下去写下去拍下去。因为,一个民族的记忆必须代代传承,必须时时存档刷新。

  片中有一席话,尤其振聋发聩震撼心腑:“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早晚得打,早打比晚打好……”还有一段伍连长和梅指导员的对话,回味悠长也直击心房:“女儿问,爸爸你为什么要去打这场仗?”“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也一定会打,所以我们打这一仗,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打仗。”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复兴路上荆棘丛丛,没有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磨砺,我们的复兴之路兴许还要艰难得多。

  我忽然想起了一句歌词:那些故事依然还记得。自作主张又添了一句:那些英雄永远铭刻在民族的心碑!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