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德法合治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奋力开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让文艺作品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以书院制党建模式构建大思政格局
第009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德法合治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奋力开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让文艺作品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以书院制党建模式构建大思政格局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想随笔

让文艺作品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陈永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文艺作品是讲好党史故事、深化思想认识的重要载体。当代文艺创作应当承担起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的重任。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要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新承载和呈现方式,真实地再现或者演绎党史过程中那些丰满动人的故事,既要有“高度”,也要有“底气”。

  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既要有“心意”,也要有“新意”。自党诞生以来,反映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各类史实也都可称得上耳熟能详。如何抹去“倦怠感”,提升“新鲜感”,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吸引当代观众的目光,应该是党史题材文艺创作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一味追求所谓眼球而罔顾历史,造出甚至连逻辑都不能自洽的作品,完全是本末倒置。作为文艺工作者,首先自己应当学习党史、了解党史,在真正对党史了然于胸的前提下,植根红色基因,激发创作灵感,以全新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进行艺术创作,链接当代审美方式,让自我澎湃的精神与情感成为作品最动人的底色,才能真正创造出有血有肉、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好作品。

  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既要有“格局”,也要接“地气”。不回避党走过的弯路,不粉饰犯过的错误,才能让党史题材的艺术作品真正地立起来。波澜壮阔的大战役值得细心描摹,麦田里倒伏的作物也可讲述抵抗的艰辛;横刀立马的大英雄当得连篇记述,市井中的小人物亦能扛起时代的缩影。让党史题材文艺作品走下“神坛”,去探知生活的意义,让有“烟火气”的细节成为史诗最真实的注脚。正如近来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宏大的叙事中,有耐心、有技巧地穿插展示历史细节,使得作品极具热烈感与真实感。

  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既要有“历史积淀”,也要符合“当代审美”。盘踞高位地颐指气使,是吸引不来观众的,唯有俯下身去,倾听时代的脉搏,提取党史中符合时代精神的素材,用艺术的笔触去讲述、去接近,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完美的人偶形象已经不足以赢得大众的崇拜,枯燥乏味的说教也引不来喜爱,只有当创作者与观众都在同一个瞬间寻求到共鸣,方能大放异彩。了解当代观众喜欢什么、想看什么,才能用受欢迎的方式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作者系重庆市曲艺团党支部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