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晏齐在实验室查看实验进展情况。(受访者供图) |
2月23日半夜,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实验室仍灯火通明,研究人员正在加班加点进行重庆一家企业委托的实验研究。
“实验开始之后就停不下来,要随时观测数据,只能白加黑连轴转。”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刘晏齐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找他们合作开展横向技术开发和服务的单位很多,现在团队每个成员积极性都很高,“从大年初四开始,大家就主动回到实验室加班,希望能够早日拿出研究结果。”
事实上,两年前,由于科研基础较为薄弱,实验动物所整个团队的创新活力不足,科研和市场也存在“两张皮”的问题。2018年底,刘晏齐担任实验动物所负责人之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建平台、引人才、活机制、强服务、重产出”的工作思路,并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比如,通过整合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优势资源,牵头组建了人类重大疾病比格犬基因工程模型联合研发中心,实验室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引人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从2019年初开始,刘晏齐花了大半年时间,对接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数十次,并主动拜访洽谈博士或高级职称人员超70余人次,截至2020年初,团队柔性引进专家1名、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名、全职博士3名等高级人才,团队的基本构架逐渐形成。
2020年以来,通过出台“领航员”“拓荒者”“种子金”三大激励计划,实验动物所牵头创建了专注于实验动物生物技术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并获批为实验动物领域唯一的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空前高涨,形成了包括椴树雪蜜、洋槐蜂蜜等一批具有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和转化案例,推动实验动物所从全院的“落后”变“先进”。
“下一步,我们将打好人才激励组合拳,实施人才倍增计划,试点实行科研人员‘揭榜挂帅’年薪制,全面拓展科研人员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助推重庆生物医药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刘晏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