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社会治理的重心要落实到城乡、社区。在邢家桥社区治理创新中,要善于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和社区各类活动的积极分子等“中坚居民”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中坚居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坚居民”主要是指社区公共事务的支持者、社区矛盾纠纷的调解者、社区管理中的热心人、社区服务中的志愿者。邢家桥社区要善于通过党建动员、组织吸纳、情感濡化、双重激励和保护机制建设,将“中坚居民”激活,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
坚持党建动员。邢家桥社区党委应进一步优化党支部设置,将支部建在功能单位上。在优化支部设置的基础上,将一些社区工作下放到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带动小组长、小组长带动楼栋长、楼栋长带动居民,形成支部书记—小组长—楼栋长—居民的治理结构,从而将社区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动员起来。同时,由党支部负责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党支部书记兼任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党员、积极分子作为志愿者。党支部不仅要动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志愿者服务队中,而且还可以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群众成为社区的志愿者。
加强组织吸纳。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中,要善于通过选举、聘任等方式将“中坚居民”吸纳为小组长、楼栋长、网格员、巡逻员,赋予他们工作的合法性。“中坚居民”当选为小组长或被推选为楼栋长、网格员、巡逻员,就能成为联结社区与居民的重要纽带。
注重情感濡化。无论在社区综合整治的中心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社区干部都要善于运用情感开展工作。尤其要善于通过日常性帮助和服务,与群众建立信任关系,积累干群之间的情感,培养和激活“中坚居民”。每位社区干部都要培养和激活一批“中坚居民”,社区在有活动需要居民配合时,他们不仅自己能积极参加,还会配合社区做其他人的说服动员工作。
强化双重激励。在社区综合整治这种难度较大的工作中,“中坚居民”并不总是激情高涨,当他们感觉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时,需要对他们进行经济激励和社会激励。经济激励就是对被吸纳到社区治理体系中的“中坚居民”,社区为其提供一定的工作补贴;社会激励就是通过考核激励、荣誉激励等,提升他们工作的获得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构建保护机制。一是构建保护“中坚居民”的舆论氛围。要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业主公约》等法律和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及居民公约引导,凝聚社区共识;同时,要通过各种活动表彰模范、倡导公益,如评选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组织卫生、帮扶志愿活动,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和公益观念。二是构建保护“中坚居民”的组织网络。在邢家桥社区,有正式组织如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居委会、居民小组、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也有非正式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趣缘组织,它们如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在社区内部,融合在社区生活中。社区要通过强化社会公德意识、社区共同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加强这些组织的建设,织密“中坚居民”的保护网络。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重庆社会治理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