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让林业科技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着力提高年轻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理论精编实施“引领工程”培育德技兼修的劳动教育观
第009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让林业科技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着力提高年轻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
理论精编
实施“引领工程”培育德技兼修的劳动教育观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1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论精编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并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这表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正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内涵,是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所在。

  “四个全面”新表述之间具有内在有机联系,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内涵,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中国号”巨轮必将驶向新的航程、续写新的奇迹。

  (作者:董振华 原刊于《光明日报》)

  以扩大内需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与之相应,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和路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在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各类虹吸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开拓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在主场经济全球化态势下,我国庞大的内需将会为全球先进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创造巨大的发展机会。只有内需强大的国家,才真正具有大量的投资机会,才可为资本和人才创造具有安全性、增值性、流动性的发展机遇。因此,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外资固然重要,但是与开放内需、发展创新经济的本质性要求相比,大力吸引各类技术和人才,才是促进创新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措施。为此,可通过塑造世界性宜居城市,利用内需提供的市场和事业发展机遇,吸引全球人才和技术;可以利用内需优势发展对全球供应商的外包,在国际外包中更好地利用全球智力资源;可以依托内需走出去,参股联合或并购外国企业,吸收其所在国的知识、技术和人才,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服务。

  (作者:刘志彪 原刊于《光明日报》)

  深入学习和贯彻新发展格局理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谋划和推动“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贯穿我国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一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二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市场主导的国民经济循环。三是坚持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四是坚持更大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各项改革朝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五是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六是坚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作者:马建堂 原刊于《学习时报》)

  思想周刊投稿邮箱:cqrbsixiang@163.com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