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教育追梦人质量立校 桃李芬芳
第016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乘风破浪的教育追梦人
质量立校 桃李芬芳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敬筑梦人

乘风破浪的教育追梦人
——梁平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侧记

    莫绍萍为名师工作室学员教授梁平木板年画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近年来,梁平区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全区以铸师魂为核心、修师德为根本、强师能为重点,保障待遇、专业提升、制度改革等多措并举,让教师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勇敢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强化保障

  让更多乡村教师安心从教

  2011年,蔡华仁离开四川老家,来到梁平虎城镇,成为当地一所村小教学点的包班老师。扎根大山深处,每天往返7公里的山路,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乡村里的孩子传授知识,他从未想过离开,在乡村教师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9年。

  他的妻子赵小翠也是一名人民教师。5年前,在蔡华仁的支持下,赵老师毅然选择调离原来执教的地区,主动请缨来到梁平,和他一同坚守在这方土地,为梁平的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们说,这里的学校需要老师,这里的孩子需要教育。待得越久,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越深,对乡村教育的责任更重。

  让他们选择留下来的除了心中对教育事业的赤诚,还有逐渐改善的教育环境、政府和学校对乡村教师的重视与关怀。“学校建起了新校区,交通便利了,不用辛苦走山路。待遇也越来越好,加上各种补贴,每个月的收入增长了不少。”蔡华仁说。

  现在,夫妻俩住在学校分配的教师周转房里,有安稳的住处,有固定的收入,还有一份热爱的教育事业。留在梁平,让他们由衷地感受到当一名乡村教师也很幸福。

  蔡华仁夫妇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在梁平,像他们这样来自异乡却最终留下来安心从教的乡村教师不在少数。正是这些默默坚守、无悔付出的乡村教师的存在,才让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教育的滋养。

  一直以来,梁平区尤为重视乡村教师的培养与发展。为了让乡村教师引得来、留得住,也教得好,全区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福利待遇,加强专业培训,不断创造条件为乡村教师谋幸福。

  全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基本工资定期调标、绩效工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不断改善义务教育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全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绩效工资向乡镇寄宿制小学倾斜;乡镇学校按照边远距离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程度等因素划分为十类,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900元提高到320元—1100元,共惠及3.07万人次乡村义务教育教师;新建多套教师周转房,解决教师的住宿问题……一系列落到实处的暖心工程,让留在梁平的乡村教师受尊重、有回报、得发展。

  2014年至今,全区发放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10300余万元、乡镇工作补贴7300余万元,为25所学校修建教师周转房517套,乡村教师住房、医疗、救助等政策保障不断完善,乡村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逐年增加。

  专业引领

  工作坊共建共享育名师

  去年12月,梁平区莫绍萍名师工作室第二期学员正式开班。活动中,来自全区各中小学的19名美术教师相聚一堂,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平台,聚焦美术教学、梁平年画民间艺术传承等专业领域,展开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据了解,自“梁平年画”市级传承人莫绍萍名师工作室创办以来,培养了全区各乡镇美术教师30余人,近1万名学生在成员教师指导下取得了优异成绩。师生创作的年画作品在全国各地展出,被市博物馆收藏,并入编全国美术教材。

  莫绍萍名师工作室的优质发展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在梁平教育的建设和推动下,全区相继涌现了中学政治谢祖芳名师工作室、小学班主任钟雪英工作坊等优秀教师工作室(坊)。其中,谢祖芳名师工作室培养学员张勇获评2019年“重庆市优秀教师”,钟雪英工作坊完成国家级子课题1个、市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1个,各名师工作室(坊)在教师培养、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丰硕成果,在全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工作坊是‘国培计划’的创新设计项目和高段研修项目。”梁平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通过探索构建骨干教师跨年度、分阶段连续性培养新模式,施行导师制和学习共同体研修方式,有效发挥“种子”教师在全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区教育系统建设了学前教育工作坊1个、中小学学科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21个、校长工作坊2个、班主任工作坊2个,在研学员近500名,实现了学科、学段全覆盖,工作室、工作坊成为引领干部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和研究型”的孵化摇篮。

  教师培训

  梁平“国培”品牌美名扬

  绘本讲述、语言游戏、语言课例……去年11月,在梁平区双桂幼儿园开展的“国培计划”乡村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中,来自北碚区的教师为现场观摩学员们展示了一堂优秀的公开课。

  公开课上,创意十足的游戏化课程设置、师生间精彩的互动教学,让参与培训的100余名幼儿教师深感收获颇丰。来自梁平区紫竹小学幼儿园的韩清表示:“今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小技巧,感谢自己拥有这样高水平的学习机会。”

  据了解,此次培训是梁平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多年来,梁平区通过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模式激活校本研修,打造“外力驱动—链式传动—实践撬动—研修常动”的“四轮驱动”培训新模式,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区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梁平区深知,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教育优质发展的核心内驱力。而加强新时代教师培训,则为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人才强队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此,全区始终坚持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新机制,着力打造“骨干教师培训”“送教下乡培训”等品牌项目,并取得显著的改革成果。2015年“国培计划”重心下移,梁平被市教委确定为首批16个“国培计划”项目县之一,梁平“国培”品牌得到教育部、市教委和市内外专家的的高度认可。

  5年来,全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获得7010人次的培训,4141名乡村教师在“国培计划”五大类项目实施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区掀起了积极参培、协作探究、主动提升的热潮,同步驱动校本研修落实落地。

  如今,全区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骨干校长4名、市级学科名师15名、市级骨干教师153名、区级骨干教师1277名。梁平教育正以特色国培为引领,培养出一大批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为全区教育发展添能赋彩。

  文/图 姚兰 刘洋 刘辉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