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购的人越来越多,快递单上承载的个人信息量越来越大,于是有人打起了快递单的主意。据新华社报道,近日,江苏无锡警方破获了一起网络贩卖快递单号的案件,两名犯罪嫌疑人在两年的时间里,贩卖六亿余条快递单号,用于境外赌博的资金结算,堪称触目惊心。
网上公然售卖的快递单号,被称作快递“空包”。“空包”通常用于网店刷单,即在没有商品交接的情况下,完成网购的流程。倘若仅仅是刷单,危害相对较小。但如今,这些单号或被用来实施网络诈骗,或被用来进行网络赌博的洗钱活动,变成赌博公司结算赌资、转移现金的工具,严重影响快递行业的正常运转,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利用“空包”虚构网购记录,将违法资金往来伪装成电商交易,是网络“黑灰产”的惯用手法。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这些“空包”单都出自正规的快递平台,不乏国内一些知名快递品牌和上市公司。其背后是涉事企业的“内鬼”,勾结不法分子,利用“空包”买卖逐利。这看似无本生利、“供销两旺”的生意,实则是网络负资产,不仅破坏了金融秩序,还为违法资金洗白、外流提供了渠道,已然涉嫌信息网络犯罪,理当被依法追责。
当然,如若电商平台尽到封堵的责任,“黑灰产”利益链条很容易斩断。但现实中,很多平台眼看虚假交易下的销售业绩涨了上去,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此,相关部门务必要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惩不贷。目前警方已约谈涉及此案的9家快递公司相关负责人,要求他们加强内部管理,禁止再销售空包单号。快递公司也向警方作出承诺,将加强内部整改,暂停相关业务。
我们也要看到,“空包”洗钱通过流水化作业,规避传统监管、逃避法律责任,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分散性,给治理增加了不少难度。打击网络“黑灰产”是一场持久战,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快递和电商企业的责任,划出红线,使不法分子不敢越“雷池”半步,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互联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