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工作室成员讨论滤筒自动清洁装置的研制 |
2018年8月,按照涪陵区总工会《关于深化区级劳模(职工)创新示范工作室创建活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同时顺应行业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庆中烟涪陵卷烟厂(下称“涪陵卷烟厂”)决定由何智刚牵头,创建“何智刚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组建以来,不断增强创新科技攻关能力,加快人才资源聚集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致力技改结硕果
1976年出生的何智刚,现任涪陵卷烟厂动力车间副主任。工作23年来,他始终保持学习激情,坚持学以致用,擅于以创新的思维,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动力车间主要负责为工厂提供水、电、汽、气等多种能源动力,保证工作、生产环境温湿度,并对生产生活污水和异味进行处理,可谓整座工厂的脏腑。工作室组建后,降低锅炉蒸汽系统耗气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涪陵卷烟厂通过燃气锅炉为各类设备提供蒸汽能源。锅炉耗气量占全厂用气总量的98%,占全厂单箱能耗比重57.68%。单箱综合能耗指标在全行业不理想,降能任务迫在眉睫。
在何智刚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成员展开“头脑风暴”,很快发现问题出在锅炉蒸汽除氧能耗高上,并进一步制定了对策——将原有的“热力除氧”改为“真空除氧”,通过将除氧罐抽成真空降低水的沸点,基本杜绝了除氧器“乏汽排放”造成的能源浪费,减少了除氧蒸汽耗用量。
技改实施后,车间外供吨蒸汽耗天然气消耗,由原来的约102立方米降至88立方米左右。全年为工厂节约费用约80万元。该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可用于多数工业锅炉生产场景,在行业内外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工作室创建以来,类似成果层出不穷。先后完成“降低锅炉蒸汽系统吨蒸汽耗天然气量”“制冷机冷却塔消泡剂自动投加装置的研制”“降低冷站耗电量”“研制配电电容补偿柜内火险预警装置”“空调表冷器冷凝水回用”“组合式空调机组温、湿分控”等1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1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成果正在申报专利,1项成果获得国家QC成果三等奖。
培养人才聚精英
何智刚创新工作室不仅是涪陵卷烟厂的科技“加速器”,也成为工厂的人才“孵化器”。
为让科研项目尽快转化,工作室成员全面负责对项目推广过程中的培训、改进、试用及推广全过程管理。对每一项创新项目,他们都要在车间开展为期一周的项目推广培训工作,现场为员工答疑解惑。
工作室定期组织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功能介绍、讨论交流,碰撞观点、启迪思路、提升能力。同时,为一线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示范,激发全员学习的主动性、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员工技能。
工作室建立了“导师带徒”制度,细化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措施,量化考核标准,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优势,培养积蓄后备力量。工作室成员作为导师,与岗位员工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帮带目标,落实导师责任。采取评选“优秀师徒”和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动师带徒活动纵深推进。
工作室定期开展集中培训,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对不同技能等级的员工分别开展培训。对新员工、转岗员工,开展以岗位应知应会、安全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适应性培训;对取得初、中级职业资格的员工,开展以岗位通用技能、安全管理和风险识别为重点的操作能力提升培训。对拥有高级职业资格的员工,开展以机械制图、信息处理、智能操作、事故判断与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能力提升培训。
此外,工作室还积极开展外出参观交流,与兄弟单位、高校、设备厂家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开展管理创新、科技项目研究和跨界合作,以此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
唐勖 图片由重庆中烟涪陵卷烟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