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外贸外资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市场低迷、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受阻、国际资本受限……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国际贸易发展,而外部压力最终也会传导给国内的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不得不为保订单、稳市场而努力。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古人言“祸福相依”,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就全局而言,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灭几千年来的绝对贫困,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发展的底子更牢,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好,更意味着人们的消费能力更强,我们发展的前景更好。就变局而言,当下不少国家疫情持续扩散,企业纷纷停产,而国内企业早已复工复产,这无疑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机会,这就是变中之机。
如何化危为机,考验着企业机变能力和转型能力。对广大外贸企业而言,能否激流勇进,抓住窗口机会,充分发挥成本、服务、保障供给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打动国外消费者,决定着其能否抢占、扩大国际市场,对冲疫情影响。企业只有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前瞻性的判断,并迅速行动起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市场方向,才能抓住全球化格局深度调整带来的市场机遇,在保供应链、稳产业链中取得先机,继而在全球产业链中巩固、壮大自己的市场地位,把机遇真正变成绝对的市场优势。
化危为机,也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当下物流运输通道不畅、现金流紧张、涉外履约难等诸多问题,都可能是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这些问题,单靠企业自身力量,显然难以解决。因而企业越是危机四伏,越是需要相关部门开动脑筋、开足马力,甚至“开启外挂”,将自身的体制机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帮助企业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减少转型中的阵痛。
对重庆而言,只有坚持用辩证思维来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护航。无论是以全域视野和广阔胸襟,联结“一带一路”,以出海出境大通道保障国际货运畅通;还是用好开放政策和平台优势等,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又或是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持续发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凸显重庆智造的优势……这些都是重庆深度参与世界经济“重新洗牌”的有力抓手,也是助力重庆企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扎实举措。
面对疫情影响下的世界经济,唯有抓住机遇激流勇进,才能变危为机、逆势上行,才能“放眼世界,还是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