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是石柱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的全市第一个全域提质改造类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全额出资2600余万元,正在对石柱县洗新乡5个村的8000余亩耕地进行提质改造,标志着石柱县在耕地保护和优化产业布局,助推乡村振兴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近日,在石柱县洗新乡白果村的土地提质改造整治项目施工现场,石柱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情况时说道。
据介绍,石柱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洗新乡的白果、万寿、丰田、保合、五坪5个村的耕地实施提质改造,旨在挖掘土地整理潜力,着力破解现有耕地碎片化、配套工程不完善、产业发展难等问题。通过提升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因地制宜发展高山特色产业,致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该项目自今年10月下旬破土动工以来,目前,整治面积在1000亩左右。
笔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多台挖掘机在紧张有序地作业,当地务工村民在忙着清理地里的石块、树根等杂物,管理人员在现场巡回检查和监督,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展开。平整好的耕地旧貌换了新颜,层层叠叠、蔚为壮观,有的村民抓紧时间在播种高山洋芋和蔬菜,整个施工现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田里饱肚子,地里保票子。”现年58岁的蹇井山是白果村双龙组的村民,他在基地务工时满心欢喜地说,以前,这里都是一大片荒地且坡陡狭窄,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在进行提质改造整治后,用机械耕种会大大减轻劳动负担,要一如既往在田里种好水稻供全家人吃好饭,在地里种辣椒和烤烟保障家庭开支,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该项目围绕保水、保土、保肥的需要,将配套修建排水灌溉设施3802米、生产便道17412米、田间道路4221米,在进行规范化、宜机化、生态化整治后,形成土成片、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高山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基地,把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打造成保水、保土、保肥“三保地”,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打下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要构建起‘思想统一、靶向发力、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群策群力,切实加大水、田、土提质改造整治力度,推动该项目高质量‘结题’。”洗新乡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基地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聚焦辣椒和高山水稻、蔬菜、玉米、洋芋等产业发展,确保全乡5个村的1680多户村民,每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成果,为探索全市山地全域土地提质改造整治提供石柱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