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留馥 为灵魂写作以科技之火点亮科技之梦开展“光盘行动” 倡导勤俭节约高校组团助力乡村振兴重庆理工大学获国家级大赛佳绩千名师生冬夜共赴荧光夜跑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在重大举行遗失声明寻亲公告
第05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墨香留馥 为灵魂写作
以科技之火点亮科技之梦
开展“光盘行动” 倡导勤俭节约
高校组团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理工大学获国家级大赛佳绩
千名师生冬夜共赴荧光夜跑
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在重大举行
遗失声明
寻亲公告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晓文做客作家榜签售会:
墨香留馥 为灵魂写作

通讯员 姜雅娟

  曾晓文分享译作《绿山墙的安妮》。李梦琳 摄

  海外华语作家、编剧、翻译、中国文学硕士、美国科学硕士、前资深IT总监……曾晓文有很多光环,抛开光鲜亮丽的头衔,回归本身,曾晓文给笔者留下了坚韧顽强、敏锐细腻的印象。近日,曾晓文应邀参加上海闵行莘庄和大星文化举办的作家榜签售会,带来译作《绿山墙的安妮》。在会上她的译作和分享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欢迎。笔者有幸专访了曾晓文,聆听她在曲折的文学路上坚持创作的感人故事。

  译墨香醇

  细腻笔触收集美妙瞬间

  好的译者是有风格的,阅读《绿山墙的安妮》曾晓文的译文,仿佛触摸到她那颗细腻的文学心:“朝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山谷里浅紫色、珍珠色、银白色、玫瑰色还有淡蓝色的雾气,仿佛秋天的精灵飘浮着,随后又被阳光驱散;露水如大片的银色丝绸覆盖在原野上,晶莹闪光;在长满茂密树木的山谷里,金黄落叶铺满大地,每次经过,脚下的落叶就会沙沙作响。”

  这份细腻离不开曾晓文的付出。她数次造访爱德华王子岛安妮的小屋,翻译《绿山墙的安妮》历时一年。其译本还被加拿大“绿山墙的安妮博物馆”认证并收藏。

  在作家榜签售会上,曾晓文不仅展现了女作家细腻的魅力,还向读者们分享了她的写作心得。她认为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我们可以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对人对事物不同角度的解读。她提到:“就像安妮一样,要有一双发现独特之美的眼睛,找到别人找不到的角度,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这样的文章才能从万千文章中脱颖而出,触动读者的心弦。因此,要用日记收集这些美妙的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绿山墙的安妮》的灵感来源就是作者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日记。1904年,蒙哥马利在翻阅日记时,看到之前写下的一句话:“一对老夫妇向孤儿院申请领养一个男孩,结果却给他们送来一个女孩。”她从这个灵感出发,开始创作自己最著名的小说《绿山墙的安妮》。

  坚韧筑梦

  怀揣作家梦只选中文系

  说到坚韧是因为——曾晓文的文学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却在曲折中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想。

  曾晓文出生在黑龙江,成为一名作家是她从小的梦想。从小学五年级起,曾晓文就展现出在作文方面的天赋。父亲和班主任老师的鼓励成为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在全省重点中学——佳木斯一中的求学岁月中,曾晓文频频在语文课堂上展示她的作文才华,还荣获过全市高中生作文竞赛的第一名。她热衷于阅读《收获》《十月》《花城》等文学刊物,她笑称曾希望在报刊亭工作,那样可以每天免费阅读大量的文学期刊。

  1984年,曾晓文迎来了高考。她的第一志愿是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专业,第二志愿是南开大学中文系,余下的八个志愿都是北方大学的中文系,她对专业如此执着,只因立志当一名作家。曾晓文的高考成绩出来了,语文满分120分,曾晓文得了107分,在黑龙江省考生中名列第一。曾晓文的高考总分530分,北京大学在黑龙江500分收档,中文系中国文学专业仅招一名。然而命运跟曾晓文开了一个玩笑,她与北京大学中文专业失之交臂。转日父亲接到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计划录取的电话,曾晓文选择了说不。最后她进入了南开大学中文系。

  入学后,曾晓文发现许多同学比她更具文学天赋,中文系并非培养作家的理想之地。许多从未进入高等学府的人,也创作出了睿智的作品。然而,她在南开大学的学习经历为她打开了新的文学视野。1988年,她获得了母校保研名额,毕业后进入了北京的一个国家部委工作。几年后,她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转而奔向“外面的世界”。

  逐梦西行

  文学足迹踏向海外

  1994年底,曾晓文踏上了赴美之旅,怀揣着“人生练达皆文章”的理念。初到美国,不仅面临陌生的语言环境的“文化休克”,而且还面临如何生存的困境。她以前学的第二语言是俄语,但在美国求学时,必须从头开始学习英语。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通过了托福考试。

  她一边读雪城大学电信与网络管理硕士,一边在当地的一家中餐馆打工。为了生存,她干过不少又苦又累的体力活儿,经历了许多艰辛和挫折,但她相信这些经历是一所“学校”,可以从中切实地、深刻地理解移民人生。她表示:“我想如果没有这种坚韧的精神,我可能很难走过那段路。但走过来了,回头看都是云淡风轻。人在努力过程中所受的委屈,有时是很渺小的。”而移民岁月的苦难也成为其新移民文学创作的养分。

  在海外,曾晓文并没有放弃文学梦想。一次,曾晓文得知一家报纸在举办文学奖征集作品的消息,于是她迅速用几个晚上创作了小说《网人》,与海内外几千名参与者竞争,最终杀出重围,赢得奖项。当时是1995年,互联网还是新鲜事物,《网人》就敏锐捕捉到了虚拟的网络空间导致人际关系的变化。小说刊出后,最早的网络文学期刊《华夏文摘》第一时间转载,并在各大BBS网站广泛传播,《读者文摘》(后改名《读者》)也将其选为头条,这篇小说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旅居美国9年后,经历了一系列生活变故的曾晓文移民加拿大,开启新的人生挑战。从信息系统分析员到资深IT总监。工作之余,曾晓文笔耕不辍,她的坚持和热爱使得写作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业余爱好,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跨足多个领域的曾晓文创作题材丰富,常常在苦难与沧桑中洞察人性微光。她的作品中,总有那些不屈的、坚韧的、自救的灵魂,令人动容。如半自传体的长篇小说《梦断德克萨斯》中,以华裔为叙事焦点,突出人物与异国环境的“冲突”;《夜还年轻》和《重瓣女人花》以华人女性为叙事焦点,突出人物与异国环境的“融合”;《移民岁月》《小小蓝鸟》和《穿粉红衬衫的巨人男孩》书写不同族群间的理解和友情。

  笔墨纷飞

  中文指引回家路

  从祖国到异乡,一路不变的是曾晓文对文学的热爱。在过去二十几年的生活里,曾晓文至少搬了20次家,而她一直把上世纪90年代起刊载了她作品的中国文学杂志原本带在身边,哪怕有些发表的作品仅仅是豆腐块大小的散文。怀揣着这份对文学的热爱,曾晓文出版了11部文学作品,发表作品逾百万字。作品多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被收入海内外多种文集。曾获华侨华人文学奖、首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奖等。

  曾晓文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曲折和选择,让她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曾晓文用她的文字展现沿途所见的悲欢离合和人性光芒。在获奖散文《背灵魂回家》中,曾晓文表达了信仰:“我身居非中文环境的异国,在业余时间用一支不懈的笔,划一方精神清潭,灵根自植,让深情的兰花在水中四季绽放。也许我和千百位海外写作者一起,背载中华文化遗产,永远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以文字‘唤醒人们善良的感情’。”

  相关链接>>>

  作家榜:《绿山墙的安妮》

  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什么!正如安妮所说:“如果你决定过得愉快,那你总能如愿。”

  满头红发、满脸雀斑的11岁女孩安妮,自幼父母双亡,但她生性乐观不失天真,酷爱幻想敢于尝试,总是让生活充满惊喜和惊奇,也让收养她的大人们头痛不已。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阴错阳差领养了安妮。当安妮再次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她将迎来怎样的成长?本书问世至今,被翻译成世界多种语言,深受读者喜爱。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