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记者从市科协了解到,第三次重庆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近日出炉。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者达到290.86万人,科技人才集聚能力明显增强。预计到2025年,全市科技工作者将达到345.62万人。
科技工作者总量
年均增长9.15%
据悉,为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全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市科协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组织开展了第三次重庆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查与第五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同步开展,旨在全面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充分听取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为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全市科技人才工作迭代升级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据了解,报告所指的科技工作者,是以科学技术工作为职业的人员,即实际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应用和管理活动的人员。在实际调查中,主要涉及自然科学教学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等。
该负责人表示,本次调查采用总量测算、抽样调查和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启动以来,课题组依托全市各区县科协和14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进行抽样调查,有效涵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和基层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群体,共完成有效问卷4058份,同时开展了多次座谈和访谈,基本掌握了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总体特征和科研、工作、生活等方面具体情况。
据介绍,课题组根据中国科协提出的科技工作者数量测算方法进行测算,我市科技工作者总量持续攀升,从2017年的199.61万人增至2022年的290.86万人,年均增长9.15%。按照该趋势推算,我市科技工作者总量在2025年将达到345.62万人。
科技工作者科研活跃度
明显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活跃度明显提高,近三年,45.9%的科技工作者参与过科研活动,较上一次调查提高4.9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结果,科技界作风学风也明显改观。与上一次调查相比,30.2%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界作风学风有实质性改观,另有48.1%认为有所改善。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大环境明显改善,但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节问题仍然存在。在科技工作者看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包括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不够、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评估难导致供需双方难以达成交易、供需双方信息沟通不畅等。
科技工作者还认为,应该对青年科研人员给予更多支持。在青年科研人员发展最需要的支持事项中,科技工作者对科研团队的协调和配合、科研方向的点拨和指引、科研启动经费支持的呼声最强烈。
近七成科技工作者
对目前工作表示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满意度方面,68.4%的科技工作者对目前工作表示满意。具体从年龄看,年龄越大的科技工作者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从学历看,博士研究生学历科技工作者对工作表示满意的比例最高(71.4%),然后是本科学历(70.5%)、硕士研究生学历(66.3%)科技工作者。从职业看,满意度较高的是科学研究人员(73.5%),其次是卫生技术人员(72.6%)、科技管理人员(68.1%)、工程技术人员(66.9%)等。
如何评价一位科技工作者是否优秀?记者注意到,科技工作者最看重的是同行认可和自身科研能力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在评价是否优秀的标准中,47.6%的科技工作者选择获得同行认可,40.3%选择获得产业界认可,36.4%选择科研能力,28.7%选择成果转化能力。选择具有较高的公众知名度、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等其他标准的科技工作者相对较少。
此外,科技工作者的进修学习意愿很强烈。调查结果显示,有73.6%的科技工作者均表示非常需要或比较需要进修学习。从学位看,反映需要进修学习的硕士、博士科技工作者比例分别达到82.7%、82.6%。从单位看,卫生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科技工作者对该问题反映较多。
在生活状况方面,28.4%的科技工作者觉得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较2020年下降9.4个百分点,另有52.2%觉得有点压力。从年龄看,35—44岁科技工作者觉得压力大的比例明显高于45岁以上和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
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
为助力重庆加快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课题组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在持续抓好战略科技人才引育方面,聚焦我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组建由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市级学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构成的创新联合体,提高院士专家团队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
“我们应大力支持院士专家开展战略研究,在国家和重庆科技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和修订中发挥‘智囊’作用,推动‘科技帅才’脱颖而出。”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外,课题组认为,应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建设,着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推动人才队伍量质齐升。与此同时,重点减轻硕士以上青年科技人才非科研负担,进一步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切实提高市级科技社团青年会员比例,加大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国际国内科技交流合作或参与进修学习,促进青年人才能力提升。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我们还应进一步强化成渝地区政策协同,努力实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机构、科技平台、科技人才、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一体化,以人才协同发展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