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照亮环保科研路做一名有技术的科技辅导员在探索未知中创新和创造价值把科技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科技教育之花开遍山村学校用科技点亮青少年的未来我的科技创新故事
第03版:重庆市“百名”历届科技竞赛获奖者风采展示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技之光照亮环保科研路
做一名有技术的科技辅导员
在探索未知中创新和创造价值
把科技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科技教育之花开遍山村学校
用科技点亮青少年的未来
我的科技创新故事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雅林:
把科技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人物简介

  刘雅林,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二级教授,西南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教育督导员,于2008年获得“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全国优秀机器人教练员”称号。

  在这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学生潜下心来进行科技活动?

  “要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实现成长,需要我们把科技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20余年的刘雅林在与记者的对话中给出的答案。

  “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项目中每一个环节中的要求。”刘雅林解释道。

  据了解,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中,刘雅林坚持以项目式教学法为主锤炼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他们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本身,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 

  刘雅林表示,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以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模具设计、加工生产、产品质量检验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机械原理、材料处理、制造工艺以及各种机床的使用与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在对学生的辅导和教学过程中,他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坚持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从教师方面来说,‘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与‘学’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教师‘教’的水平。”刘雅林感慨道,“我曾经担任重庆八中科技活动总教练,后来又担任重庆巴蜀中学副校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不同的学生打交道,与他们产生思维的碰撞,让我对因材施教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