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缙云掌突蟾成体。(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
蝌蚪比成体体型大、蛙叫声如虫鸣……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重庆自然博物馆、贵州大学等单位在学术期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上联合发表论文称,在重庆缙云山上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缙云掌突蟾。自此,中国生物物种名录里,又多了一位新成员。
“2022年,我第一次看见缙云掌突蟾的时候,它还是个‘宝宝’,一只与众不同的蝌蚪。”缙云掌突蟾新物种研究论文作者之一、重庆自然博物馆馆员王馨说,这种蝌蚪和常见的蝌蚪不同,不是黑乎乎的,个头大且体色呈棕黄色,尾部发达,看来游泳能力不弱,生活在山涧中。
这个蝌蚪究竟属于什么物种?带着这样的疑问,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王馨背着采集到的活体蝌蚪标本,赶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寻求答案。
经过该研究所两栖类研究人员王斌副研究员的鉴定,这是一种掌突蟾的蝌蚪。
经过对鸣叫录音分析,研究团队发现,这种掌突蟾主要鸣叫类型比其他掌突蟾更加清越。
除了叫声之外,团队还发现了它与其他掌突蟾更多的物种区别特征:雄性头体长29.1—34.1毫米,雌性头体长34.1—34.9毫米;背部皮肤粗糙,具肩腺大小的疣粒,无锥形刺;趾侧缘膜窄;腹面基本为花白色,遍布深灰色细点;体背深灰棕色带烟黑色图案;虹膜上部呈金色,向下逐渐呈银色;后肢贴体前伸,胫跗关节可达眼中。
王馨说,目前已知缙云掌突蟾分布面积狭小,仅在重庆缙云山和四川华蓥山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