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沙坪坝区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活动暨首届沙磁科学节启动仪式。 |
|
沙坪坝区最美科普志愿者选树宣传活动现场。 |
|
沙坪坝区科普展教联盟启幕仪式。 |
|
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志愿者与学生们积极互动。 |
|
应急科普体验馆科普研学活动现场,志愿者正在给同学们介绍科普展品。 |
|
2021年沙坪坝区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
沙坪坝区地处重庆主城西部,辖22个镇街,常住人口104万,是重庆市科教文卫大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枢纽。拥有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驻区高校16所,中小学、幼儿园等200余所,三甲以上医院5家,科技型企业2400余家,驻区“两院”院士15名,科技工作者10万余人,区域创新资源富集、创新人才集聚。近年来,沙坪坝区以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区为契机,加快科普供给侧改革提质增速,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积极推动构建“市区镇(街)村(社)四级一体、校地院企会五方联动”的全域科普新格局。连续四次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20.4%,位居全市首位。
用好科教优势资源 打造专业科普队伍
作为重庆市科教大区,着力盘活科普人才,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一是联动组建科普联合体。联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内6个区科协及150余家单位,牵头组建西部(重庆)科学城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科普展教联盟,凸显科普传播、科普研学、科普体验、研发创作、教育培训、参观实践等多重功能。二是联动组建一批院士专家科普平台。吸纳驻区高校、学会等单位的专业科普力量,成立周绪红院士领衔的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院士科普基地,及国家杰青罗阳等教授领衔的专家科普工作室8个,包含检验医学、人工智能、血液健康、营养科普等多个领域。三是联动组建一批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吸纳高校、医院、科技企业、职能部门、中小学等行业领域专家142名,组建百名科普讲师团;依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崔博士科学实验室分别成立区健康科学传播专家团、青少年科学传播专家团。四是联动打造新知博士团数字科普矩阵。联动重庆大学打造重庆市新知博士团新媒体科普基地,博士团已成立4家分运营公司,吸纳200余名博士和教授加入,发布数字科普视频1万余部,业务关注粉丝量超过4500万,获2023年川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注重融合赋能 厚植创新沃土
引领各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资源产业化。一是搭台赋能。联动市科协、市人社局及重庆科技学院等单位,推动市区校三方共建科技工作者众创之家、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工作者众创之家(重庆科技学院)累计孵化项目300余个,入驻企业79家,成功创建中国百家特色众创空间;菁英中心(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入驻企业40余家,获评“重庆市众创空间”,入选“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示范项目,牵头组建“科创中国”重庆区域科技服务团,联动开展区县行服务创新发展;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聚力打造集高端智库、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已开展课题调研120余项。二是成渝联动。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成都市武侯区共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联合举办“资本赋能 产业共赢”推介会、线上科普论坛、全国科普日、成渝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论坛等主题活动。联动开展“海智专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解决农产品品种培优、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难题等问题,支持驻区高校跨区联建乡村振兴学院,助力“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发展,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阵地、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基层科协组织力量。
聚焦共建共享 促进全民科普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格局,营造全民科普的良好生态。一是共建筑牢科普阵地。每年市、区、镇街三级统筹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分步打造“一镇街一特色、一场馆一主题”的科普场馆体系。依托公共设施,共建一批科普公园、长廊、步道等群众身边的科普设施,打造社区科普书院、流动科普站等特色科普阵地,打通科普惠民“最后一公里”。协同推进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大力推动驻区高校和科技企业等科普场馆、重点实验室向公众开放。目前,全区共打造主题科普馆和青少年特色科技馆17个,社区科普公园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中国共建基地、中小学校外科普基地8个,共建市、区级科普基地76个。二是打造科普品牌。支持专家科普团队等开设科普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紧跟科普时事热点,及时解答公众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在沙磁荟、沙坪坝科协公众号开设“科普沙坪坝”专栏,常态化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资源推广。联合驻区单位设立“专家科普直播讲坛”,通过名医在线、今日头条等国内主流视频平台常态开展线上科普宣教,受众超过千万人次。联动创设院士讲堂、沙磁科学“答”人、小研究员讲科普、探索大学实验室、科普达人秀、黄葛树下科普故事荟等系列“沙磁”科普活动品牌。结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以“线上常态宣传+线下有效覆盖”的方式,扎实推动科普资源普惠共享。三是强化科普激励。制定《沙坪坝区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沙坪坝区专家科普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沙坪坝区科普讲师团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优先支持科普专家库专家参与各类项目申报、人物评选。将科普队伍资源同步纳入社区科普大学师资,支持陆军军医大学健康教育科普基地等单位与驻地社区开展合作共建,有效发挥专业优势,为基层科普聚智赋能。定期开展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队、最美科普志愿者、十佳科技青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评选,并进行专版专题宣传,切实增强科技工作者荣誉感。
加强顶层设计 凝聚科普合力
坚持顶层设计,高位对标推动,凸显科普工作重要地位。一是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将科协纳入政府科技经济口一体分管,把科普工作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文明城市创建和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重要内容,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任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突破群团干部人事瓶颈,常设挂(兼)职副主席9名,常年从高校选派2名挂职副主席驻会工作。二是接长科协手臂。全区建有区级学(协)会、研究会、企事业(园区)科协近40个,在区市级学(协)会达34个。新组建国家杰青领衔的科技青年联合会、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合成生物学学会等科技社团,为基层科普赋能。建有镇街科协组织22个,均配备科协主席1名、秘书长1名、科普工作专(兼)职人员1~2名、科普志愿者若干名,建设村社科普工作站202个,打造社区科普大学23个,实现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科普队伍全覆盖。全面落实推动“三长制”改革,吸纳学校、医院、农服中心、企业等镇街科协“三长”114名,增设社区“三长”。注册科普中国信息员达6.7万余人,组建红岩科技志愿服务队伍45支,注册4700余人,常态化开展卫生健康、节能减排、应急科普等为主题的科普“六进”活动。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区科普(区纲要办)联席会制度,成立以宣传、科技、卫健等39个部门为成员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和开展科普工作的有效机制。将科普工作纳入党政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科协组织科普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开展基层科协、学(协)会年度优秀评选表彰,兑现考核奖补政策。
文/图由沙坪坝区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