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彭洋)11月9日,科技小记者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来到潼南区人民小学校和潼南小学校,重庆开拓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科普运营经理牛静为两个学校共计400名同学带来了题为“触手可及的航天科技”的主题讲座,带领同学们一起了解身边的航天科技。
“大家知道航天与航空的区别吗?海拔100公里的高度被称为‘卡门线’,是现行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定义,‘卡门线’以上属于航天的范畴,以下则属于航空。”讲座上,牛静先为同学们阐释了航天与航空的区别,随后话锋一转,表示在现在科技发展下,已经出现了航天与航空两用的空天飞机,“所以界限就是用来打破的,未来必将出现兼容航天与航空的运输设备。”
“航天科技总是在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便利,现在婴儿用的尿不湿,其实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航天员上厕所的问题而发明的。”牛静接着介绍了气垫鞋、卫星电话、卫星电视、导航定位等几种航天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应用,“航天科技并非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不大,相反,它是触手可及的。”
最后,牛静向同学们分享了天基物联网、太空旅游等几种很有潜力的卫星应用。牛静告诉同学们,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月球建基地已不存在重大技术问题,未来甚至可以去火星生活,“航天科技将带领人类走向宇宙深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将进入大航天时代,希望你们也能参与其中。”
“我们能在其他星球生活吗?”“宇航服如果破了会怎么样?”“月球上摔倒会痛吗?”在交流提问环节,面对同学们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问题,牛静一一耐心解答。不少同学拿出笔记本请牛静签名留念,零距离“追星”航天科技工作者。
“卫星要组成网络才有用,我希望将来自己造的卫星也能成为其中一颗。”潼南区人民小学校五年级13班的樊梓烨说。潼南区潼南小学校四年级3班的何艺萱则表示,航天科技无处不在,希望自己将来也能为航天领域做贡献。
据介绍,潼南区人民小学校长期以来以“激发科学兴趣,点亮科技梦想,培育创新人才”为科技办学理念,将科技素养纳入学校总体课程体系建设中,进一步激发孩子的科技创新热情,提升孩子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近年来,潼南区潼南小学校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为宗旨,成立了科技活动小组,积极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