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大合唱”从“乌镇峰会”看重庆如何加“数”前进我市成立科技伦理学会市老科协在15个区县设立助力创新服务工作站我国科研团队找到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新途径我国学者提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思路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唱响“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大合唱”
从“乌镇峰会”看重庆如何加“数”前进
我市成立科技伦理学会
市老科协在15个区县设立助力创新服务工作站
我国科研团队找到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新途径
我国学者提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思路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学者提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思路

  新华社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陈席元 秦华江)记者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胥传来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手性颗粒,有望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研究成果10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衰老》上。

  手性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属性,是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完全重合,正如人的左右手。“手性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同样的成分,生理活性迥异。有的左手性无毒,右手性就有毒。”论文通讯作者、江南大学教授匡华介绍,西方曾发生“反应停”事件,就是当时人们对手性物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团队基于手性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左手性颗粒,让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实验小鼠服用该型颗粒三个月后,小鼠的行为学表现明显改善,说明其认知能力得到提升。研究人员又对小鼠的脑部切片进行荧光染色,发现服药小鼠的神经炎症因子减少了近九成。

  研究人员将服药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到其他患病小鼠的肠道中,发现受体小鼠的认知能力也有所恢复。多学科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小鼠服用该型颗粒后,血清中的吲哚乙酸含量大幅提升。

  “吲哚乙酸是色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我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吲哚乙酸含量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论文第一作者、江南大学博士生郭晓说,之后,团队深入研究了吲哚乙酸与大脑功能的关系。

  据匡华介绍,团队研究发现,新型左手性颗粒经口服进入小鼠肠道后,能够调节肠道中的益生菌,促进色氨酸代谢为吲哚乙酸。“我们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又证实了吲哚乙酸能够穿越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改善脑部免疫微环境,抑制神经炎症,从而修复神经元功能。”匡华说。此次团队基于手性原理尝试干预肠道菌群,有望为治疗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